何为自我效能感?
要理解这个概念,我请你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一个一岁多的幼儿,离他十几米远的地方有一个玩具,要得到这个玩具,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大人大步流星地走过去,拿给他这个玩具,这实在太easy;另一种方式是,他连滚带爬地挪了十几米远,拿到了这个玩具。
通过这两种方式,他的愿望都得以实现。只是,前一种方式会让他形成的感觉是,喔,大人很厉害;后一种方式则让他感知到,我太厉害了!
后一种方式,就会增强这个幼儿的自我效能感。所谓自我效能感,就是一个人知道,我可以利用我的努力把事情做好,用咱们通常的大白话说就是,“我能行!”
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这个概念的,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他给出的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 “ 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 。
何时培养孩子的自我效能感最佳?
孩子在开始探索外部世界的时候,6个月之后就可以开始。
当孩子有了一个意愿时,可以的时候,试着让他们自己去完成。当他们靠自己力量完成这个意愿时,自我效能感就增强。自我效能是未来孩子自信发展的基础,培养出敢于挑战、敢于尝试的勇气和更强的受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