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我的本命年,打这之后我内心有着非常强烈的意识自觉:我已经是中年人、人生已经过了一半了、我再也称不上年轻了。
坦诚地说,我并不害怕年纪变大。什么容貌担忧啥的,对于我来说不存在。我唯独担忧两件事,一是身体健康,二是学习能力下降。
既然担忧身体健康,那我就去看医生,各种中医门诊部,各种年龄的医生,各种不同的中医疗法,我都乐得去试一试。我相信,我只要积极认真听从医生的建议,慢慢提升自己的中医知识,改掉自己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身体健康最终是不需要担忧的。
剩下的就是学习能力下降。关于学习能力下降这一点,我真的是深感无奈。
学习能力下降的第一表现便是记性极差。看过的书、接触过的人,如果不经过再三的复习,那么大概率一定是会忘记的。如果深究一下,感觉我这里所谓的记性,除了和我生理层面的脑细胞质量下降有关,还很可能和我内在的兴趣有着莫大的关系,比如工作中所碰到的人,很多时候我并没有强烈的欲望与对方深交,面缘之后的时间里他们很少再回到我的大脑里,自然而然就被我淡忘了……
学习能力下降的第二表现便是兴趣甚少。人到中年,还有什么东西是我不曾见过但同时又很期望的呢?从衣食住行,到权力、荣誉等等,坦白说,虽然确实也还有很多人生体验于自己而言是空白的,但这些人生体验也远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外而不会成为自己的人生追求,除此之外,人生似乎已经驱魅,简直没有什么事情是自己看不透的,已经没有什么事还值得我夜思梦想。由此所带来的结果便是寡味,每天的生活甚少有什么特别的乐趣。
要说我完全没有什么兴趣,这也不完全对。我可以肯定地说,过去十多年乃至未来的几十年,我始终都对个体精神成长充满了激情,对每一个普通人都满怀悲悯。基于此我对何谓理想的生活、理想的家庭、理想的社会、理想的政治体制等等有着独属于我自己的浪漫期待。由此我对老年的光阴也充满了期待——如果可以的话我很愿意感受我八十岁甚至一百岁时我对人生的看法与当下有何不同,我想亲自见证一下我当前对人生、对世界的观点能否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也因此就算我的人生中经历再不堪的意外,我也会勇敢地活下去。
尽管我自己的大脑里勾勒了种种浪漫场景,但如果没有很好地转换为文字,便很难与旁人取得有效的沟通、交流和共鸣,这也就意味着我是孤独的、单打独斗的,无法从人际交流中获取快感的,这也就意味着我丧失了人生幸福的重要源泉之一。很遗憾,从目前来看,我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严重落后于大脑的构想——不过没关系,我有写烂文的自由,只要我继续写就行。只不过,就眼前的这段时间来看,我的人生就显得略感寡淡乏味。
不过,当我评价自己的生活略感寡淡乏味的时候,另一种声音同步在我耳边回响:如果天降意外于我,或许我反而会认为当前的寡淡乏味很值得回味了,换句话说,这种寡淡乏味原本就是幸福本身,而我不够珍惜而已。
说来说去,正如毕淑敏所言,“幸福是灵魂的成就”。单论物质生活水平,绝大部分中国人都好于古代的皇帝,好于上个世纪普通国人的生活。只有身体健康问题才会真正给人带来痛苦,否则所谓的痛苦,便都是我们的价值观带来的,便都是我们的内心不够丰富充实带来的,包括我自己也是如此。
在接下来的人生旅程中,我希望我的内心更加丰富充实,欣然接受光阴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