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和就那几点,要钱、要地、要权利、要杀人。
杀谁?
自然是主战派,那些让洋鬼子们感到难受的那些人。
比如端王载漪,是洋鬼子们列的头号要杀的人,甚至新到任的英国大使萨道义(实则没道义)就提出:“此案罪魁确系端王一人,如果能将端王从严处置,其余人等均可不论。”
但是端王最后的结局是跑到了阿拉善,每年领着每年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退休金过着安逸的退休日子。
倒是赵舒翘的名字在生死簿上一闪一闪,经过了多轮的拉扯。
赵舒翘刚随着慈禧逃到西安,就向上请了十个月的长假,带着风水师回家修祖坟去了。毕竟多少是属于自己的人,慈禧还是想保下来,所以第一次谈判只是将赵舒翘交给纪检部、人事部去讨论,这无非就是来个处分,最多撤职罢了,洋鬼子自然不愿意。
1901年1月13日,提案中将赵舒翘改为免去领导职务。
1901年2月5日,不知道第几次谈判,会上,李鸿章为赵舒翘开脱的理由是:“赵舒翘不过就是参与了一次调研,没有做出实际的反洋举措,罪不至死!”
洋鬼子并没有纠结赵舒翘是不是该死,因为他们此时想的是如何处置端王载漪,所以谈判又没继续下去。
1901年2月21日,这天,是农历辛丑年大年初三,慈禧宫中突然传来了上谕:“恢复徐用仪等人原职,端王载漪、辅国公载澜因为是皇亲贵胄,判流放边疆,而军机处领导赵舒翘、督察院左都御史英年这些都不一定是主犯的、没有血脉优势的官员则被判斩监候,令自尽留个体面。”
赵舒翘接到文件的时候,还不敢相信。正如李鸿章为其辩解一样:“老爷我就是不尽职、不喜欢你们洋人罢了,就这?就这?这就想要我命?”
赵舒翘的老婆拿来了黄金,第一方案大概是准备吞金自尽,但是吞金过了三小时,赵舒翘不仅还没倒下,反倒似乎更精神了,一直坐在那交代后事。
传旨的等了这么久了,也是等累了,又让人搞来鸦片,让赵舒翘吞鸦片自尽,但是到了五点,这人竟然还没倒下。
索性又搞来砒霜往赵舒翘嘴里灌,这回起效果了,那是难受啊,但是等到晚上11点,竟然还活着,这人的命还真硬。
搞得传旨之人跑去刑部,赵舒翘原单位找了个审讯专家,用了湿纸敷面的法子让赵舒翘窒息而亡,好不一番折腾。
赵舒翘死了,死在了对慈禧的无限希望当中,他以为慈禧会救他,但是,老板慈禧心里想的是:“无论如何,我没事就好!”
毕竟,真算起来,慈禧才是这场战争真正的主犯,端王载漪都只能算是排名第一的从犯。
无论是提前病逝领了盒饭的刚毅,还是“万死不下线”的赵舒翘,都是从底层爬上来的搞刑律的技术官员,究其一生,大多是和律例、案子相处。
突然提拔到权力核心,业务水平不足,不仅是搭上了自己的小命,也误了国家前程。因此现在的人事制度,采取“蹲苗”的方式,是一件多么正确的事情。
七十九岁的李鸿章,为大清帝国签下了自己最后一份屈辱条约——《辛丑条约》,为大清帝国换来了最后几年的残喘,垂暮之时的他没有忘记老师曾国藩叮嘱的“坚守底线,以大局为重!”
但是,应该也在遗憾,老师曾国藩嘱托的“自强御侮”未能实现,自己一生之事业,在这次战争中也全被慈禧“梭哈”赔了个一干二净。开平煤矿质押给了英国、漠河金矿给了俄国、天津机器局战争期间被毁,一生之功绩,只留下几纸屈辱条约,为大清不断续命。
1901年11月9日,李鸿章逝于北京贤良寺,慈禧东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