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村是深藏在南太行大山里的一个袖珍村,在安阳、鹤壁、林州的交汇处。村里既无矿藏,又无企业,全村常住三十多户人家,五十多口人,守望着二百多亩山地,依托二百多亩山地,大力发展香椿种植,把香椿芽做成了大产业,大品牌,实现了全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迈出骄人的一步。
一
齐家村背依南山,前临深涧,座落在大山的半山腰,一条仅容单车行驶的水泥路是联通外部世界的唯一村道,沿着忽上忽下,七弯八拐的村道,可看到在深不见底的沟壑散落着一块块狭小农田,有的两三步见方,有的十多步成圆,但每块都垒砌的整整齐齐。山坡上生长着梨、桃、杏等果树,最多的要数香椿树,有米把高拇指粗细的,有丈把高两三个人才能合围的,挺立在石缝里,石岸上,山坡上,田地里,一棵挨一棵,密密麻麻,生机勃勃。
在齐家村的中途,见一块木牌上写着醒目的广告:“齐家香椿,明朝贡品”,觉得有点意思,问村里人,还真是这么回事。
据说在明朝,齐家香椿已被当作贡品进献皇上。清朝乾隆年间,乾隆下江南拜访南沟村的恩师原勋,品尝齐家香椿后,夸赞色、香、味俱佳,再次御封齐家香椿为山里极品,敬奉朝庭。从此齐家香椿进入了皇宫的御膳房,成为宫室的美馔。
香椿是齐家村的金饭碗,可长期以来,端着金饭碗没饭吃。如何做大香椿产业,振兴乡村经济,让村民的钱袋子尽快鼓起来,齐家人几经考察,颇费思量,最后选择了一条“旅游一一釆摘一一品尝一一销售”的香椿文化带动模式,美食家、旅游观光者、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齐家香椿名扬天下。
二
香椿树在太行山区并不少见,算不上什么稀奇的植物。香椿芽作为一种树头菜,也很大众化,可以釆摘来鲜吃,焯水后腌制咸菜,冷冻贮藏后常年食用,过去饥荒年代青黄不接时山里人常食用充饥。但齐家香椿作为封建时代皇帝御封贡品,现在又受到不同层次人群的追捧,真是不可思议,究竟有何秘密?
齐家村在明朝时已建村,当时或避战乱,或逃荒要饭,或许是慕香椿之香隐居于此,已千年有余。现在村上还保存着完好的清朝建筑四合院,石桌、石凳、石板街,房屋依山就势,高低错落,古色古香,幽雅别致。
2019年齐家村申报民俗村获批,重新恢复了古民居建筑,再现了农耕时代石墙草房,旱井篱笆,石磨石碾,纺车织机等原始的生活状态。也不乏现代化文化广场,网红桥,农家乐等场所,民俗村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休闲观光,享受宁静的田园风光。一道风味小吃香椿芽炒鸡蛋刺激着游客的味蕾,流连忘返。旅游事业拉动了村里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来无人问津的小米、红薯、大豆等地地道道的原生态农产品,受到城里人的喜爱。
我个人臆测,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齐家封闭的小气候,蕴育了发芽早、味道香的香椿。齐家原本位于山南的阴坡上,山坡、田地日照时间短,按常理,香椿树发芽应该较山外晚一些,可是,犬牙交错亳无章法排列的大山,阻挡住了冬季的东北风,春季吹来的暖气流又受到其它山的反作用力,进入齐家的山山岭岭,暖风受层峦叠嶂的大山阻挡,滞留时间长,使局部区域温度升高,当地农民称作“回风湾”,因此齐家香椿比山外的香椿发芽早大约二周时间。
齐家村的土壤中黑土层较厚,优质的腐殖质,成了香椿树的天然肥料,促进了香椿根系发达,枝繁叶茂,味香味浓,营养成份丰富,被誉为“树上人参”。
有人做过试验,把齐家的香椿树移植到别处,香椿的发芽时间、味道都会与齐家土生土长的香椿大有径庭。我想这跟“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是同一个道理吧。
三
早春二月,清明前一周,已是桃花灼灼,玉兰蹁蹁。山外的香椿芽还包得紧紧的,没有一点裂开透芽的迹象。可是齐家村香椿树上的嫩芽已破苞而出,有十五至二十公分长,前去观赏、购买的人群络绎不绝,一度堵塞交通。
一簇簇嫩芽,油光发亮,站立在树梢迎风起舞,在阳光的照耀下,褐红色的香椿芽闪着点点金光,散发着幽幽的淡香,多像小姑娘头上的蝴蝶结,把郁闷了一冬的香椿树妆扮得漂漂亮亮,大树、小树把积聚了一冬的能量全部释放出来,使劲的生长,要把春天的美丽尽情地展示出来。
山坡上一位大叔正忙着剥香椿,他边剥边熟练地捆成捆,放得整整齐齐。我们上前与大叔搭话:“大叔,今年香椿长势咋样?”大叔笑着说:“长势好,这树不像庄稼,好侍弄。"我们问:“这树也要上化肥吗?”大叔瞅了我们一眼:“不用,上农家肥就行了,上了化肥长出来的芽子吃起来口感就不好了。”我们关切地问:“这么多香椿能卖完吗?”大叔爽快地说:“没问题,现在都是预约,供不应求。”不知谁开玩笑地说:"大叔,我们没有预约,可以送我们点尝尝吗?”大叔不假思索连忙抓起地上的香椿就要每人送我们两梱,让我们尝尝鲜,我们赶忙说:"跟你开玩笑的。"我们买了大叔的香椿,大叔推推搡搡的硬是每人送给我们一梱。
多么热情、善良、诚实的人,明年买香椿还找他。
路边,有位朴实的大嫂在打量着过往的车辆,她身边放着已剥好的嫩鲜鲜的香椿芽,略显疲劳的脸上流露出抑制不住的兴奋。她在等约好的客户。我们问她一年卖香椿有多少收入,她腼腼腆腆地说,家里分了四个人的田地和山坡,每年卖香椿能收入四万多元,见我们已买好香椿,也要每人送我们二斤尝尝,说好为俺齐家宣传宣传做做广告。我们怀疑地问,你一捆二斤不会缺斤少两吧,她当场拿出一捆放在称上给我们看,足足二斤半,我们红着脸倒觉得问这样的问题太小儿科了。
四
我们有幸遇到了村里的齐爱民支书,齐支书年轻有为,志向高远。他谈起齐街香椿,颇有感触地说,在八、九十年代,由于宣传不到位,认识跟不上,每斤香椿一斤一元,村民们还得乘车到鹤壁、安阳、林州市去卖,村委倡导乡亲们退田养香椿树,卖香椿芽致富,乡亲们说香椿只能当菜吃,并不能填饱肚子,如果种香椿能致富,那是做梦。因此只局限于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山岗坡巅,零零星星种植,够自家享用就行,有剩余的多少卖个零化钱也就满足了。
齐支书继续说到,到二千年以后,村民的理念有了大的变化,村民开始认识到:依靠土地种粮食,只能解决温饱问题,不能致富。他们靠山吃山,挖掘当地资源,从香椿芽上大做章,实行庄稼、香椿树的间作。村民拿出村里的肥田沃土栽种香椿树,每年剥完香椿,再把树从根部锯掉平茬,种上粮食作物。种庄稼、种香椿两不误。因为每年剥的是嫩树上的芽,因此味道鲜美。最近几年,香椿市场火爆,已涨到20一30元一斤,村里年产值至少100多万元,人均香椿单项收入1万多元。
谈到今后的发展,齐书记信心百倍,下一步要成立香椿合作社,修建冷库,温室大棚,实行网上销售,延长产业链,香椿深加工等等,帮助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在村子里的文化广场,我看到醒目的标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齐家村调整产业结构,走特色农业之路,依靠绿水青山,以香椿作平台,做强、做大香椿经济,香椿旅游,香椿文化,让农民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得到实惠。
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春天是放飞梦想的季节,齐家人的香椿梦在五彩斑斓的春天越飞越远,越做越大,越做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