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关键对话》第三天。
【关键词】从“心”做起
从“心”做起,即审视自己的内心。这是对话的第一个原则。如果我们没有办法审视自己的内心,正确认识自己,关键对话无疑是没办法顺利进行的,我们会选择逃避对话或者争辩不休。就像书中所提到的两个小女孩上厕所的例子,她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争吵,忘记了她们最开始的目的就是上厕所,她们争吵所用的时间已经够她们上好几次厕所了。
其实类似这两个小女孩的事情也经常发生在我身边,记得有一次和家里人在和外面逛街,时间久了肚子饿的不行,家里大人问我和弟弟要去吃什么,我说着去吃面条吧,弟弟却想去吃烤肉,很快的,我们两个人为了去吃什么争辩起来,我觉得每次都要听弟弟的,凭什么呀,弟弟太自私了,弟弟觉得我大了,应该让着他,两个人就此红了脸,开始冷战,后来在大人的劝说下,弟弟决定这次和我去吃面。虽然事情到最后是解决了,但我和弟弟争吵的时间完全可以吃上热腾腾的饭,然后接着去逛街。
这就是我们在关键对话中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我们常常弄错自己要面对的目标,这种错误阻止我们利用对话解决问题,我们若是想解决问题,要从“自己”开始,从自身身上找原因。
【关键词】拒绝“傻瓜式选择”
在我们的意识中,面对问题时,总是认为只有“非此即彼”、“非黑即白”式的选择,这就是“傻瓜式选择”。但事实上,还有第三种选择,即做到两全其美。
要避免做“傻瓜式选择”,我们需要在和对方开始对话前,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目标或者动机到底是什么。在对话过程中,我们有极大的可能会被“带偏”,我们可能会屈服于老板的官威之下,顺从老板的意思,在这时,我们就需要暂停和对方的互动,审问自己,我在做什么,我的目标和动机到底是什么,当我们可以坦率地面对自己的内心,我们就可以进行调整,以便对话能顺利地继续进行。
只要我们能拒绝做出“傻瓜式选择”,我们就可以跳出错误的心里模式,找到新的方式努力做到两全其美。
【关键词】对比说明
高手在面对“傻瓜式选择”时会提出新的选择。他们是怎么做的呢。首先,我们需要阐明自己的真实目的;其次,说明自己不想实现的目标。这是对比说明法的关键所在;最后,将前面两步结合起来,提出一个更复杂的问题,比如,有没有一个方法既能解决问题,又能不伤害对方,让自己远离沉默或暴力的怪圈。
好文节选:
①从“心”开始,即审视你的内心。如果你无法正确认识自我,那肯定无法展开正确的对话。当面对关键对话时,你会下意识地采用多年来形成的沟通习惯——争辩不休、沉默不语、自以为是……
②当你在对话中变得情绪化时,你可以练习这种做法。当然,一开始你会有一定的抵触心理。这并不难理解,当我们的大脑无法正常思考时,我们肯定会排斥需要缜密思维的复杂情况。我们更倾向于做出战斗或回避的简单选择,而且认为这样做的理由非常正当。
③
从我做起
·记住,你唯一能直接控制的人只有你自己。
关注你的真正目的
·发现自己即将陷入沉默或暴力状态时,停止对话,冷静思考你的动机。
·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现在的行为显示出我的动机是什么?”
·明确你的真正目的,问自己:“我想为自己、他人和人际关系做些什么?”
·最后,问自己:“如果这是我的真正目的,我该怎么做?”
拒绝“傻瓜式选择”
·在分析行为目的时,留意在哪些情况下你会说服自己做出“傻瓜式选择”。
·留意你是否总是告诉自己必须在说实话和顾面子之间、在成与败之间做出两极化选择。
·利用对比说明的方式消除“傻瓜式选择”的影响。
·说出你希望的目的之后,明确你不希望实现的目的,然后开动脑筋寻找可以实现对话的健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