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树丽
《幸福的方法》这本书的核心就是告诉我们怎么样才能够幸福。
01.写作背景
我们很多人都追求幸福,但很少考虑过怎么样才能够变得更幸福。研究这个话题的是本·沙哈尔教授,他是以色列人,他从小就练习打壁球,他的理想就是能够成为全以色列的壁球冠军,为了能够达到以色列的壁球冠军这个目标,他每天忍饥挨饿,控制体重,不吃汉堡。他其实特别喜欢吃汉堡,所以他当时立下一个志向说等他得到这个壁球冠军的时候,他就去买来四个汉堡,然后一口气儿吃掉它。
十八岁那年他成为了全以色列的壁球冠军。他冲到汉堡店,买了四个汉堡放在面前,突然之间他觉得它们索然无味,他发现壁球冠军这件事情并没有给他带来想象中的幸福。
于是,他立志要研究人们的幸福感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然后他读书,后来读到了哈佛大学的积极心理学的博士,然后发明了这个积极心理学这套框架,用《幸福的方法》这本书向全世界昭告了他的研究成果。
书中核心观点:幸福与状态无关,幸福是一种能力
在这本书里边,沙哈尔教授告诉我们,幸福的能力是一种感知力,幸福是对幸福的感知力。真正的幸福来源是在于你在追求这些东西的同时,你还能随时地感受到快乐。
我们曾看过一个广告视频,里面的句子都是“等我……,就……”,比如“等我的公司上市了就好了”,“等我的儿子考上大学就好了”,“等我有钱了去环游世界就好了”。我们会自己内心定下来一个目标,这种人叫什么?现在不幸,未来幸福,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忍辱负重型。忍辱负重型的人未来会怎样?过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以后会怎样?答案是什么?忍辱负重型的人永远都不会幸福,为什么?你见过哪个人真的实现了一个目标了以后就真的觉得我淡定了,我今后就再也不用再追求什么东西了。
所以任何期望通过改变外部的环境来改变自己幸福状态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
人生最贱的事就是当你失去一个东西的时候,你才会感受到对它的珍惜。所以沙哈尔教授用幸福的方法,四个象限的方式告诉你,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够幸福。现在幸福,未来也幸福,你在为未来打拼,你在不断地努力为未来打拼。但你能够感受到什么?此刻的快乐。
我们可以有这些欲望,但是我们不要被这些欲望折磨。有欲望是好的,但得不到很痛苦,这是错误的思维方式。我们虽然是在为未来努力,但是我们也要开心地享受这个努力的过程,这才是幸福的方法。
人的痛苦在哪?现在中国人痛苦就在于当你想享福,在打拼不断挣钱的时候,你满脑子都想着海边的小镇,都想去享两天清福。但真的给你享两天清福,你又觉得我为什么没挣钱,我得赶紧回去打拼去了,我得升级。你看,所以当我们想享福的时候,我们又想挣钱,挣钱的时候又想享福,这就是你纠结的地方,如果不能够解决这个纠结的问题,幸福的能力就会降低。
我们要学会每时每刻都能够体会到自己身体的存在,这在佛教里叫作保持正念。如果我们能够学会享受当下,活在当下,这才是最重要的人生智慧所在。
比如我们现在教这个班级孩子们调皮的多,但没有关系,我们要学着享受当下,和孩子们搞好关系,和谐相处就行了。我们不要想着下学期我想换一批学生,我要远离这些孩子们,当我们带着厌烦和不满情绪时,我们的心里就会多上很多的抱怨,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显现出来自己的情绪,这样反而影响师生关系。
所谓的焦虑就是为没有发生的事情提前烦恼,而正确的做法是活在当下,让一切慢慢发生,保持自己当下的静心和安逸。
我们的人生目标可能是顶上,可能是山顶是那个快乐的巅峰,但是在这个路途当中我们随时都能够享受到其中的快乐。上山是快乐,下山也是快乐,当你能够感受到每一步的快乐的时候,你的人生所积攒下来的相册全是快乐的相册,而不是痛苦的回忆,所以这就是幸福的方法。
愿我们都能拥有幸福的方法,修炼自己幸福的能力。
感恩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