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坚韧,不要钝感

最早看到钝感力这个词是高中,当时在高考作业素材类书籍上,看到渡边淳一的《钝感力》介绍。大意是钝感力是减少敏感情绪,给情绪一个冷处理的过程,保留能量,等待事情的转机。

回顾工作这么多年,每每遇到事情,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是情绪立马上头疯狂输出,事后又懊恼不已,觉得做事鲁莽考虑不周没有回旋余地。二是不回应,拖延到错过最佳处理时间,事态升级,陷入无尽的内耗。回顾这两种情况,不管是在舒适区自负激进,还是孤立无援时消极逃避,我都用钝感力来自我安慰,没事的我不用这么敏感,时间会淡化这些的影响。

从渡边淳一的角度,钝感力能帮忙度过痛苦的过程,迎来成功。到时实践中,一味的钝感,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在如此快速发展的时代,回应稍微慢一点,事情可能就搞砸了,错失许多机会。这如此高压的时代,经济增长停滞、大规模裁员、35岁危机,我没有底气去践行这个钝感力。

日常的处事方式,如一面照妖镜,照出内心深处或慌张或忘形的自己。相比用这自欺的钝感力,以自我思维降速应对外界的挑战,还不如直面问题。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当下的我应当是积极调整策略去修正已有的错误,同时做准备等待更好的机会。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结合多年社会毒打的经历,理解郑板桥坚韧不拔、无畏乐观的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即便世道艰难又何妨,人定胜天。向外看,向内求,方能向前走。修炼坚定强韧的心态,勇敢迎接人生的风风雨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