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名词解释
1、再造想象: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是以在人脑中形成的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2、气质: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及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
3、攻击性行为:任何形式的伤害,我试图伤害他人动物或损坏财物的行为
4、观察:有目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5、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简答题
1、影响亲子交往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父母方面:教养观念,教养方式,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的
孩子方面:气质类型特点,年龄特点、认知发展水平等
环境方面:家庭结构,家庭氛围,社会文化背景的等
2、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其实
答:从对语言逐渐过渡到独自语言,从情境性言语逐渐过渡到连贯性言语,讲述的逻辑性逐渐提高,逐渐掌握语言表达技巧
3、为什么成人对儿童的评价进行客观公正?
答: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避免自卑或自负心理,有助于建立良好关系,为儿童成长提供重要反馈,促进自身发展
4、简述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总趋势
答:提供感知材料;有目的有计划引导,激发思维积极性,促进大脑发育,提供物质基础
5、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有哪些?
答:从直观行动思维为主,逐渐向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再向抽象逻辑思维萌芽发展
论述题
是举例说明教师如何根据幼儿注意稳定性的规律来组织教学?
答:注意对象具体形象生动鲜明,学习活动游戏化,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保持幼儿良好的身心状态,注意对象任务不应过于复杂或过于简单,防止和控制无关刺激
案例分析题
答:本案例揭示的是儿童思维不可逆性的特点,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思维的灵活性增强,开始从单维集中向两维集中过渡,形成守恒概念,思维的可逆性开始形成和发展
填空题
1、想象是对头脑中你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成新形象的过程
2、婴儿发音经历三个阶段,简单发音阶段形式逐渐间接化,根据逐渐客观化,理论逐渐明确化
3、有意想象是好学好问的想象,这是根据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而进行的个性出具雏形
4、记忆态度是指记忆的目的和意图
5、注意具有稳定性、广阔性、转移性、分配性四种基本品质
选择题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是零到一岁
2、幼儿的行为动机常表现为直接动机
3、儿童语言的准备在零到一岁
4、思维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5、社会性是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激发者
6、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
7、儿童思维的发生时间(1.5~2岁)
8、两岁儿童能集中主力10到20分钟
9、婴儿认识世界和自己的基本手段是感知觉
10、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使儿童的个性开始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