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原创首发,问责自负
春节刚过,整个人似乎还没有从传统节日中走出来,DEEPSEEK就捕天盖地而来,全网都在谈DEEPSEEK,很多人也都迅速的应用起来。作为70后的我,也有点按捺不住,想要了解这个神奇的AI工具,想要知道这个AI时代带给我们的究竟是什么。
在周末的下午,我坐在阳台的小桌旁,沐浴着和煦的阳光,以非常正式的心态和状态下载了DEEPSEEK,就好像启动按钮后就要进入到太空一样的慎重而又激动。下载过程简单而又快速,进入应用阶段。我输入“我是一名家长,需要一篇关于青春期孩子教育的文章,不要单纯说理,要有经验、切实体会和感受,要有具体的案例,要符合一名普通家长身份,有指导性,可借鉴的800字文章”。我输出需求后,DEEPSEEK迅速反应,首先梳理了我的需求,然后就输出了一篇800字的文章,整个过程几秒钟的时间。
我有些胆怯地开始去读那篇AI代替我写的文章,文章结构严谨,语言流畅,例子朴实而具体,抑扬顿挫,有叙述,有说理。如果有人约稿,这篇文章足以可以完成任务,而且还能体现不错的文笔。用笔杆子工作了20多年,突然感觉有点空了。之前,选一个办公室人员前提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文字功夫,至少拟写公文不成问题,而要培养一个成型的能写材料的人才至少要三五年的时间。可是这个DEEPSEEK出现以后,就相当于为每一个管理人员配备了一个专业秘书,再也不用挖空心思去写第一稿了。只要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知道要什么,它就会给你什么,而且拿来就能用,或者直接上手修改一下就可以了。回想起自己这一路点灯熬油走过的写作之路,好像有点茫然了。
用过一次DEEPSEEK后,我就陷入了一种很奇怪的情绪里,不敢去触碰。一周后的一个工作日,遇到一个感动的瞬间,想要发个朋友圈。在动手写方案之前,我突然想到DEEPSEEK,于是把自己的想要表达的心情和它说了一下,很快输出了六个方案,有常规款的、有深情款的、有感恩款的,还有幽默款的,但是没有一种能达到让我满意的程度,应该说都是大众款,谁都能用,不足以表达我那一刻的切实感受。于是,我动笔抒写了我的方案,有温度有感受而且与很多人产生了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