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9月,我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踏入了南京晓庄师范学校的大门,成为普师842班的一员。三年的晓师生活,不仅让我学到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让我在恩师的教诲和同学的陪伴中,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师范生。
恩师教诲,润物无声
我们的班主任是陈锡康老师和曹恩尧老师。陈老师教化学,严谨细致;曹老师教语文,博学多才。他们的课堂总是充满智慧和启发,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数学老师毛定良、尹学农、周全英,物理老师张永庚,政治老师潘国梁,心理学老师戴相华,教育学老师吴学梅,体育老师李石林、周坚强、隋林林、钱达锦,音乐老师姚学泉、费承铿、张华,地理老师刘权……这些优秀的老师,用他们的谆谆教诲,为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也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谛。
同窗情深,互帮互助
我们班有48名同学,36名男生,12名女生。36名男生分住两个房间,我睡在上铺,舍长是朱孟水,他是江宁铜井人。在晓师,吃住都由国家负责,早中晚饭由班级同学轮流分菜。虽然伙食简单,但在那个年代已经算不错了。男同学饭量大,常常不够吃。同学之间在生活和学习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让我们的班风非常好,师生、同学间关系融洽,842班也因此被评为省、市先进班级。
劳动委员,责任在肩
在晓师三年,我担任了三年班劳动委员,负责分配教室、包干区以及学校临时安排的卫生任务。为了让大家都能吃饱饭,我常常给男同学多分配些任务,女同学少分配些。女同学们也总是把吃不完的饭票分给我们,大家彼此关心,互相帮助,班级氛围非常和谐
病中温情,铭记于心
在晓师期间,我曾生过一次病,下不了床。班主任老师非常关心我,特意安排两名同学带我去校医室看病,还扶我去迈皋桥医院挂水打针。父母得知后,特意从老家赶来照顾我两天。在宿舍休养期间,同学们每天为我打饭送菜,精心照顾我,让我很快恢复了健康。这段经历让我深深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同学之间的深厚情谊。
热爱运动,锤炼意志
我喜欢踢足球、打排球,学校组织观看中科男足赛、中日女排赛的电视转播时,我总是每场必到。我为中国队加油、鼓掌,也为自己求学路上的每一步加油、鼓劲。除了文化课考试,晓师的基本功考核也非常严格。为了顺利过关,我每天练习弹风琴、唱五线谱歌、练普通话、写毛笔字和粉笔字,这些基本功为我日后从事小学全科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梦想起航,教育为志
选择师范专业,源于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改变命运的渴望。在晓师的三年,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坚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晓庄师范的生活,让我明白了教育的意义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人格、点燃希望。
三年的晓师生活,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恩师的教诲、同学的友谊、集体的温暖,都深深印在我的记忆中。这段经历不仅让我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师范生,更让我对教育事业充满了热爱和信心。晓庄师范,是我梦想起航的地方,也是我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