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高度关注如何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作为家庭教育关键环节的家长一环够不够强。
家长的格局决定孩子的未来,可如何提升家长的格局又不是一时三刻的事。每一个家长都是从第一次开始的,成为家长的那一刻,家长与孩子是一样的,对未来的一切都是现学现用的。
要想在家长这个身份上做的够好够强,就要不停地学习,以小学生的心态终身学习,陪孩子一起成长。
今天继续分享英国教育家夏洛特·梅森的家庭教育。
CHAPTER 4 各种习惯的培养——07
慎行的习惯
祛除粗糙行为的习惯 “做事就要做好”,遵守这个忠告,家庭中的教育可以获益匪浅。我们英国人,作为一个民族,对人关注太多,对事物、行为、行动关注太少。我们允许去画像、写信、做针线活、给布娃娃做衣服、做木工活,相信他们会一点一点地越做越好。其他民族——例如,德国人和法国人哲学化地看问题,他们认为孩子养成了祛除不良行为的习惯,毫无疑问好习惯会一直保持下去。我想起了同一个有40个6~7岁的孩子的班级在一起活动时的愉悦欢欣,这是在海德堡的一所小学。孩子们在上写作课,同时一位老师教了他们很多口语,将每个单词都写在黑板上。渐渐地,他们的成绩记录出来了,在全部的40份记录中,我没有发现任何错误的和不规则的字母。
孩子应做得完善 如果孩子不能做得完善,就不要给他工作去做,这样实际上对他提出了完善的要求。例如,让孩子只去模仿一个打网球的击球动作,让他以不同的倾斜度和各种不同的距离去简单地挥舞一下,这会使他士气低落,眼睛受损。不要让他只完成一个指定的动作,而是让他按规定的距离和角度去模仿六个击球动作,不是简单的一下子,而是完整的。如果他有一个挑错的同伴,就让他指出错误,一直到他完成任务为止。如果他今天没做,让他明天做或第三天接着做,当他完成了六个完美的击球动作,这就是他胜利的时刻。对于一些轻微的任务——油漆、画画或者其他的准备着手去做的事情,也是一样进行——让他把所做的事情都做好。反复无常、因计划不周而难以成功是令人惭愧的事情。“完美工作”的习惯同完成手头事情的习惯紧密相连。如果孩子上一个任务没有完成,就不要让他去做新的事情。
怎么觉得有点国学的味道,与我们讲的谨言慎行有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