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秦岭户外丨小穿越④ 神水峪:静德居—西岭一日行
文图┃高原追风
2023年10月29日,坐330至终点下车时,温度对户外人士还是比较友好。戴好遮阳帽,我沿着S108省道一路走过太平峪口,继续向东,一直走到杜家庄村。杜家庄的位置着实好,东侧紫阁峪西侧神水峪,东侧进山道路紧挨着河道。看着竖在环山路边的指示牌,我期望这次能够穿越成功。
这次计划的是反着走完6月23日因走错路且高温而下撤的神水峪—紫阁峪线,因此从紫阁峪进山。想了解前次惊险过程,请阅读4月27日推送文章。(2023秦岭户外丨小穿越③ 神水峪 ,我在高温天徒步遇险后紧急下撤平安归来)
一、静德居
到森林防火检查站,就被工作人员拦住了,说是森林防火,暂停进山,并指着几个摄像头表示真的不能通融。我就从检查站门口折身向西,过了小桥,沿着墙角走进树林。树林里有往西边神水峪方向的宽阔土路。这片树林有高大的老树、也有部分似乎是这几年新栽的。综合树木、道路和秦岭别墅的整治背景,我判断这一片是复绿地块。
路的尽头,走过小桥,翻过安全护栏,我回到进神水峪的水泥路上。路上没有人。向南一看,前次期盼会有些树荫的大柿子树就在不远处,只是几乎没有树叶了。到跟前时,几颗泛红的大柿子在枝头静静地沐浴着秋日的阳光。
这次已经熟门熟路,我只管往前走。离开水泥路左拐进沟里走不远,碰到了年轻的父子二人。30多岁的父亲左手一把开山钩刀,右手一根刚削掉丫杈的青竹;儿子10岁左右,没带什么,一只小狗摇着尾巴跟在他后边。
我问前边有没人上山,那父亲说今天还没有。他还提醒我这几天有狗熊,建议我一个人就不要上山了。我说我往前边走走,不行就会撤下来。
一个人的户外,可以随心所欲一路不歇息。秋高气爽,一路景色没什么变化,感觉比前次舒服多了。“静德居”下的指路牌上,不知什么原因,“上山”两个字已经被磨掉了;很快,我就看到了那座带篱笆墙的土坯房小院。“和尚”没在---因为朝东的小木门锁着。
小院后边岔路口有人说话。我走过去时,两个村民模样的坐着休息。简单聊了几句,知道还有三个人上坟,他倆陪着随便走走。和尚夏天出游了,还没回来。今天前边没有人进山。
我应着,绕过他们,沿岔路左拐,继续向左上方前进。左下方传来说话的声音,听着应该是上坟的几个人。
再走了三四个之字后,我忽然觉得有说不出的不舒服。身体没什么明显的异样,就是不舒服。想了想,我决定下撤。
下撤很快。不远处和尚的小院已经静悄悄的。埋头匆匆下至小院东侧后边的小路,我无意中抬头看时,朝东的小院门口,有一个上身穿蓝底红花棉袄的妇女正在门前隔着小路的土坎下小解,面朝东,右半边身子对着我这边,并没有注意到有人来了。
我赶紧扭过头停住。约摸过了一分钟左右,再看时,什么也没有,周围静默无声。走过时,小院的门依然上锁的。
这个妇女哪儿来的?“他们下山快,应该走很远了呀”我心中疑惑是不是刚才没见到的上坟的三个人之一。按他们说的东梁山腰小路,我一路追下去,路上也没碰到一个人。后来,我终于追上了刚才的那五个村民,三男两女,而两个妇女哪个也没穿蓝底红花棉袄──或许我刚才眼花了。
前边一处是东山梁下一块面积较大的平整地块,曾经是个小山村。背靠东边的土崖,一排五六户人家。如今,各家的围墙只留下了一溜坍塌的土坎,房舍几乎没有痕迹了。院内不是枯枝败叶凌乱地散落在一人高的荒草中,就是历经日晒雨淋后破败的歪斜的花圈覆盖着的坟包和高大的黑黢黢的墓碑。五个人停下来,议论着这是某某家,这是某某他爹(的坟),这是某某他奶奶。再往前走几步,又对着左侧土崖下几座曾经的家园现在的坟墓指指点点,分辨着、回忆着是谁谁谁的坟。
聊了一阵,再往前,道路还算平整宽阔。看我有兴趣,他们就七嘴八舌地解释:后这里之前是村子,退耕还林住户都搬到峪口外边去了;脚下这一片曾经是菜地,土还很肥的。几辈子人的阳宅现在都做了阴宅了。之前回来看的人多,现在不上坟就没人来这儿了。
开始下行了,之字路和一般山路一样的狭窄,我们几人前后迤逦而行……和他们五人一边闲聊一边走着,脑海中却莫名地蹦出了已经模糊了的贾平凹小说集《太白》中的某些情节。
不多久,到山脚平坦的林地,简单招呼后我们就分开了。凭直觉,我在这陌生的树林里转了一阵,又看见了那棵柿子树。
二、西岭环线
正午12点半。看看时间尚早,我决定再次改变路线,沿柿子树附近的土路往西走走,看能否从西边的山岭下到太平峪G210国道再出山。
土路没走多远,正在俯瞰着北边平原村舍的我被突然的狗吠吓了一跳。原来是只小土狗。“别叫了,别叫了”一个正在地里摘菜的大姐站起来招呼她的小狗。劳动得到了主人的认可,小狗快乐地跑回去了。询问得知,往西可以上山。我就踩着田坎边上的小路继续前行。
前边是一段水泥路,尽头是一个新院落;过了院落,土路倒也干净。再往前,路右边似乎是个容量比较大的带盖的混凝土储水池,左边路在延伸。沿路前行,没多久就到了整齐的石阶路。
石阶路随山势不断拐着之字,我在前进中不断爬升。有时,在石阶左拐的有些位置,右边完全空旷,可以看见太平峪的风景。可一直没有下去的路。
在一个拐弯处,迎面遇到了一对下行的老夫妻。简单的几句话,得知他们是从东岭过来的,不知道这边能否下到太平峪。然后各自匆匆而行。
是不是准备做个景区?要不然哪个投资商会在这儿修这么漂亮的登山道?还这么长?盯着一阶一阶镜面一样平整的青灰色踏步,和浅埋在两侧的白色塑胶管,我在猜想这是不是是个半拉子工程。
“……”上方远处有稚嫩的童声,只是听不清楚。又有几声。我用口哨模拟鸟儿的叫声和童声应和。几次之后,童声不再出现了。周围又静悄悄的,只有我轻微的呼吸声。
过了多个之字拐弯,我追上了前边的人:一个年轻的爸爸,带着两个女儿。大的约摸8、9岁,小的才4、5岁。小朋友痴痴地盯着从后边赶来的我,不肯迈步。爸爸牵着她的小手,用温和的语气鼓励她继续走,说很快就到山顶了;大朋友看我要过去,就退到踏步一边。
我敬佩,这么小,都能爬到这儿。用口哨模拟鸟叫声逗小朋友,小朋友黑溜溜的眸子看着我,显然心里有很多的不明白。我建议他们爬一阵子就下山,下山也不容易,年轻的爸爸点点头,又耐心地一字一句地启发小朋友。
我继续前进。快到顶时,前面矗立着一座高高的信号塔。过了铁塔不远,是最近的一个小山头。小山头上还有固定的木板座位。椅背上挂着的木牌上有“曹家坡”字样。
接下来,我基本在山脊上穿行。部分路段林木茂盛,部分路段野草葱茏。忽然,前方又有说话声,似乎人还比较多。穿过茂密的林间小道,路右边几棵稀疏的大树下方,分散布置着白酒瓶、石凳、小石桌、烧烤台,吊床。靠悬崖边的两棵树间架起了一座秋千---悬崖秋千。几个老哥老姐在休息,有女孩秋千荡高了,嬉笑着叫出声来。这是一处户外休憩补给站。闲聊得知,没人听说这里有下太平峪的路。
我继续沿山路前行。约摸走了三四里,在前边的林间山路形成一个岔路口。三个四十岁上下,穿着有些齐整的大姐和一个约三十岁的姑娘站在岔丫处树荫下,看着我过来不吭声。
询问得知:右边岔道说可以下到太平峪,不过前边三个背背包的年纪有些大,不敢从此下去,说是很难走;左边路好走,可以下神水峪。她们一时决定不了走哪条路。
看看她们的穿着和鞋子,就知道只是周末出来游玩的。我建议她们走左边,安全,时间也充裕。而我同时第三次改变路线:走左边,下神水峪;虽然时间才下午一点,但既然路难走,为安全此次还是放弃吧。
“我说吧,你们还不信。这回信了吧!”听着声音,我才发现左道林荫路十米外有个穿浅色衣服的大哥。我大约明白了:刚才他们意见不一致,大哥应该是坚持左道走神水峪下山的。
我走过时,看见大哥一只手提着四个不同花色的手提方布包---他是搬运工啊,难怪刚才第一眼看她们四个空着手。
一起走了一段路,不能忍受慢节奏,我告诉他们我先走了。一个人的户外,遇到同频人的机会真不多。
不断地沿着山脊前行,中途还遇到几处小山顶。有两处小山顶上还竖着钢管旗杆,顶端飘扬着红旗。户外机构也是在用心地经营着这条线路。
无意中,我走上一条岔道的左道。前进了一段,听得见右道有大人小孩的对话声。看脚下这条道的路面状况,也是经常有人走的。我就继续前进。
没想到,前边的路给了两次惊喜。很快山脊越来越窄,也没有树木,只有一丛丛的野草夹杂在突出的石缝间,山路也明显呈下降趋势。
终于,小心地攀过占据了窄窄山脊的岩石后,我遇到了第一个断崖。仔细观察,发现崖边手腕粗的灌木根部,有条固定好的废旧三角带。几节三角带相连,一直通到崖底。原来,缒着三角带就可以下去。
转过身,我调整好背包,两只手轮换抓着三角带一步一步地往下挪。这个5、6米高的崖体已经是山头的顶端。它的左右两边都是峭壁,崖底有一块不大的坡面,坡面周围有些灌木。到了底下,仰望几秒,我长舒了一口气。
坡面没有阴凉,不适合坐下来休息。
继续下行,这一段相对平缓。向东南方向望去,我确信对面山头的蓝色彩钢瓦屋顶的院落就是上午路过的“静德居”。时间,下午两点准。
有人在远处呐喊,接着后上方传来几位大姐的呐喊声。远远看见她们小半个身子,其中一个的呐喊声比较尖细,且声音延长得很久。判断是那个年轻的。不错,肺活量不错。
看着他们讨论怎么缒绳,我就继续前行。小径两边偶尔有灌木,路又开始变窄。再前进,到了第二处断崖。这处断崖崖面宽阔些,不是完全的垂直,半腰有个小坡面,落脚的位置不是突出的岩石面,就是岩石较大的间隙里。整体高度不下10米,固定着两根缒绳。我继续面对着崖体,一步步地安全落地。
前边不远处,崖体和灌木形成一片阴凉。我停下来休息,也等等他们五个人。这处断崖比较麻烦,他们能顺利地下来吗;他们有些像文化人,是艺术团的吗。正想着,刚才那个尖细而超长的呐喊声在后方上空又响起来了。
吹着山风,享受着阴凉,喝着水,还算比较舒服。或许他们也累了,要休息调整一会;或许他们下这个断崖真的有些吃力,只能慢慢的一个接一个下来。今天时间早,我现在也不着急。坐了约摸30分钟,他们终于安全过了这一关,我起身前进。
再走了,就没什么艰险和困难。一直下行,后边就是明显的之字路,很快地就下到低处。走到水泥路上时,才明白:水泥路的右转弯处,向南对着一个山头,刚才就是从这山头下来的。山头左右各有一条沟,左边是进神水峪的小路;右边进沟里几十米的路口,就是刚才出来的位置。
坐在路边补充水食。一对母女从山上下来,也在路边休息。一会儿,妈妈站起来,爬上水泥路对面的小土坡上,几次三番地摇晃一棵柿子树, 几颗柿子滚落在草丛中。8、9岁的女儿赶紧跑过去,兴高采烈地捡起草丛中的柿子,给站在高处的妈妈看。
终于有说话声了,他们五人陆续走上水泥路。我起身向沿路向环山公路方向前进。
想想,今天穿越的线路像个躺着的“8”字,中间位置就是刚才坐着休息的山脚。
─ END ──
谢谢您和我在一起走到这里
关注我,我们继续追寻记忆行走四方
敬告:无充分的体能、无充足的准备、无丰富户外经验,不可独自一人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