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明明准备第二天早起去锻炼、读书或做重要的工作,然后醒来后还是鬼使神差地拿起了手机,打开群消息、朋友圈、公众号、抖音等。转眼间,半小时过去了,还是躺在床上。
实在是没什么新鲜事了,还要把APP再点开一次,看看有没有什么惊喜,等到刺激消耗殆尽、无聊渗透全身,再漫不经心地起床,此时的你精神萎靡,内心只希望用更多的刺激来填补空虚,哪还有心思去做重要的事呢?
知道和做到相差十万八千里,这其中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呢?
答案就是所谓的“模糊”。如果没有猜错,你脑中所谓的“重要事情”,也许就是关于锻炼、读书或是做某项重要的一个大致想法。并没有想清楚明天起床后是去跑步还是去阅读,即使想清楚自己要干什么了,也不确定要去哪里跑,跑几公里,跑多长时间,穿哪套衣服;不知道到底去读哪本书,从哪里开始,读多长时间.
也不知道具体要做重要工作的哪个部分,需要准备什么工具,需要什么素材等。
一切只知道个大概,对于提升行动力是致命的。
我们需要拥有一种能力——清晰力,把目标细化、具体化的能力。行动力只有在清晰力的支撑下才能得到重构。一招建立清晰力:写下来。
第一步:找一本普通的A5卡面,将纸对折;
第二步:在上方写下当天所有要做的事,然后清空大脑,按权重将列出的事项标上序号,这样目标就变得清晰可见。
第三步:收集一切可用信息,在页面左侧预测性地写下在某一时间段做什么,然后在底部统计“计划学习时间”和“可用学习时间”,这样时间也就变得清晰了。
第四步:在页面右侧记录当天的实施情况,一天过后,对学习时间和学习成果进行统计,时间利用效率便一目了然。
整个页面分为以下4个部分,呈现“工”字形。
(1)待办事项;
(2)计划完成;
(3)实际完成
(4)备注。
通过持续的规划和记录,我对自由时间的掌控变得越来越强。
我能够主动约束自己,我总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什么事情最重要,即使不小心被各类消息牵绊,也能在自我提醒下快速跳出来。
只有真正做过的人才能体会到写与不写,完全不同。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可能就体现在最后的那一点点行动上。
有读者说:我把每天要完成的事情认真地写下来,效果还真不错。
以前虽然知道这个方法,但并不重视。认真写计划以后,发现这样做事情很有控制感,而且不用老是着急、害怕,担心完不成。即使中途会调整计划,但大方向始终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写下来”就是有这样神奇的效果,因为“写下来”会清空我们的工作记忆。当我们把头脑中所有的想法和念头全部到出来后,脑子就会瞬间变得清晰。
所有的想法都变得清晰且确定,这样一来,我们就进入了一种“没得选”的状态,在过程中不需要花费脑力去思考或者做选择。
行动力最怕模糊,如果我们的头脑中一直有很多模糊的选项存在,我们就需要花心力不断做选择,而做选择是一件非常耗脑力的事情。
我们的大脑有可能为了省点力气而不自觉地选择它最熟悉、最确定的选项——做那些轻松、愉快但不重要的事情。
也会有人问,把计划做的这么僵硬,会不会让自己变得很死板?
事实上并不会,因为做规划的目的并不是让自己严格地按照计划执行,而只是为了让自己心中有数。
如果当天计划有变也没关系,有了这份预案,你能够在处理完临时任务后,把自己迅速拉回正轨,但如果没有这份预案,你极有可能在目标和时间都模糊的情况下选择娱乐消遣。
所以,做规划是十分有效的,平时遇到干扰只要及时调整计划就好了,在工作过程中不时地查看、调整。一天24小时,在开始的时候多花时间想清楚什么任务是最重要的,并提醒自己投身于此,工作效率会高得超乎想象。
你陷入怠惰、懒散、空虚的情绪中动弹不得时,往往是因为你的大脑处于模糊状态。大脑有可能是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可能是想做的事太多,无法确定最想实现的目标是什么,可能是知道目标,但是没想好具体要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去实现。
不管你处在什么状态下,只要拿出纸和笔,写下目标、写下时间,你的元认知能力就能迅速提升,你就会动力满满。认知越清晰,行动就越坚定。
爱因斯坦说:如果给我1小时解答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我会花55分钟弄清楚这道题到底在问什么。一旦清楚它到底在问什么,剩下5分钟足够回答这个问题。
聪明人都知道“想清楚”才是一切的关键,在“想清楚”这件事上,他们比任何人都愿意花时间,而普通人似乎正好相反,喜欢一头扎进生活的细节洪流中,随波逐流,因为这样最轻松。普通人眼里是“知易行难”,在聪明人眼里是“知难行易”,这点值得我们反思。
一旦想清楚了,就会主动实践,重构自己的行动力。
-The End-
沁听Live,30+职场女青年。
每天坚持写作2000字,用行动抗拒焦虑。
30+职场女青年、自媒体人、一个可爱宝宝的辣妈等多重身份,面临工作、生活和个人成长多重压力,唯有行动能解决任何问题。
谢谢你关注我,成为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