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云老师说“孩子的别名就是“可能”:每个生命,都是一种“可能”,每个孩子,都充满无限“可能”。而最美好的教育,尤其是基础阶段的教育,就是无限地珍视和呵护这样的“可能”,就是不遗余力地推动和发展这些“可能”。我们每日的记录就是记录孩子的可能,就是记录教育的美好,在每日的记录中享受快乐。
截止到2022年1月23日24:00,教育行走“一起写吧”群里共有83位美仁进行了打卡分享,https://www.jianshu.com/p/d2fe8251368d
我挑选出了其中我印象深刻的五篇文章与大家分享。
第一篇文章是第97号挑战者河南和笑娟老师的《教育的美好姿态》https://www.jianshu.com/p/7253057c5972
教育的美好姿态就是诗意、坚定,耐得住孤独。我们都是教育人,要以最美的教育姿态做好份内的事,要让自己向一个孩子一样“浅浅的,不理会世界的喧嚣”,能够愉悦地面对每一个孤独的日子,珍惜慢下来的时光,倾听花开的声音,改变河流的走向,与世界的心接轨,不纠结,不执念,那就是最美的教育姿态。
第二篇文章是第131号挑战者陕西党海燕老师的文章《跟着名师学什么》https://www.jianshu.com/p/6c13a759ab51
跟着名师学什么?学习名师眼界,从名师的眼界中找到自己的方向,明确自己的教育信念,这才算是开始真正的学习,才可以说可能实现专业成长。党老师说“专业成长是在看得见的成绩背后,自己的专业能力、教育价值观等方面的提升和变化。”我想补充的是这个看得见的成绩可不是指学生试卷上那个冰冷的数字。
第三篇文章是第174号挑战者河南翟菊珍老师的文章《你有拖延症吗》https://www.jianshu.com/p/73c174ab538e
翟老师的这篇文章让我“惊出了一身冷汗”,一点儿都不夸张。拖延就像是一个怪圈,一个我们很容易陷入的怪圈,先是觉得来得及所以不着急,然后一直恐慌的拖延着,拖到不能再拖的时候就仓促的开始,最后以一个低质量的方式完成。而且我们还容易在这个怪圈里循环往复,拖延的后果并不是工作最后完成,而是它一次一次出现在我们的人生当中,最终把我们走带向平庸。有事情立马做,不拖延,不找借口,告诫自己“做就比不做强”。就像翟老师另一篇文章中说的向上走是一条很艰难的路,你要克服地心引力“拖延”往上攀爬,这过程中要付出诸多代价,原地不动却很简单,向下走则更迅速。
第四篇文章是第158号挑战者河南张丽华老师的文章《经营精彩的教育生活》
教育就是生活,就是做出来,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只有在此基础上,教育生活才会精彩。就想张老师说的那样: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自己教育生活的背景,突破原有的生活世界,给自己的教育生活一个更广阔的奔走天地;我们可以通过增加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机会,真正让学生与自己互动起来、心灵交融起来,让学生真正走进教师的教育生活;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圈子,加入新的学习团和成长共同体,不断丰盈自己的教育生活。
美文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9e0a1517d66c
第五篇文章是第111号挑战者深圳张艳老师的文章《桃树柳树都是树》https://www.jianshu.com/p/bc6618dae015
“教育不是万能的”更多的说的是学校教育,“教育不是万能的”是因为教育者有自身的局限性和时间性,但无论怎样我们作为师长,都要明白: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教育也不能程序化,更不能利益化。作为教师,在漫长的教育生涯里,我们肯定会遇到一些看起来与大部队格格不入的“另类”学生,他们可能会让我们抓狂,让我们费心费力却收效甚微,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绝大多数“另类”学生最终也一样会成为社会有用人才,也能拥有自己的立足之处甚至是一片天空,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得承认,他们不是无药可救,而是我们没有找到那剂良药;他们不是朽木不可雕,而是我们缺少耐心去等待他们的花期就断定他们不能开花。而我们,要愿意去做那个静待花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