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切事情的根基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为外在能力完善并懂得变通与时俱进而内在心灵则完满、富足待自内心修为提升自身能力提高才能更好地去为人 处事。
仁者爱人”。贯穿整本论语的,就是这个“仁”字。无论你是达官显贵,还是市井庶民都应该拥有一颗仁爱、感恩的心,这样社会才会和谐,天下才能安定。
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与朋友交往合作做到诚信了吗?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温习了吗?”可能我们都想过,但却没真真做过。它让我们知道更多做人的道理,美好的德行要从小养成,需要每天努力地完善,与朋友交往、对别人的承诺一定要诚实、要守信,这样既尊重了自己,也获得他人的尊重。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条论语讲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温习以前的知识,这难道不是非常高兴的事情吗?这条论语让我懂得了在学习上只有经常复习,知识才会在你的脑海中扎根,学过的知识要及时地进行归纳、总结,求知自得其乐,交友衷心喜悦。确实。学习自古以来都很重要。当我们学了,就应该去实习它,去温习它。才能脑记不忘。而不是只放在脑子里,当真真遇到的时候却无从下手。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拜师学习的人,这条论语告诉我们要向身边的人学习,学习他们的长处,吸取他们的教训,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取长补短,相得益彰,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现在人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很好就不会向其他人再学习,只因为觉得自己比他人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与不足,我们应该学习他人的长处,取长补短,同时又发现别人短处,查漏补缺。作为学习者,我们就应该有谦虚向他人学习的态度,能不耻下问,以便于随时随地的学习。
孔子,有三千多名学生。而有72名学生称为贤士。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却只有一人“颜回”。孔子说:“颜回可以一直保持仁德之心,其他的人只能坚持一段时间罢了。”还说过,颜回的品质之高,就算住在破漏的小草屋,一碗饭,一碗水。也没有放弃过对学习的乐趣,别人可能还忍受不了这种痛苦。这是孔子对他最得意的弟子的评价。当读完这本书的那一刻,我想到底颜回是个怎样的人?在那书中孔子为何只对这人评价如此之高?当了解这人之后,无不惊叹,仁慈,品质之高。真是:“贤哉,回也。”
《论语》是中国古典文学长空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所包含的哲理还有很多,需要我们不短地发掘当中的精华,更加深刻地研究其中的文化内涵,积极地实践书中的人生哲理,将儒家文化传承、发扬下去,让《论语》这颗明珠更加璀璨!
95 吴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