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农学家徐光启总结番薯13条优点,1786年皇帝向全国下发广栽番薯,以为救荒之备的诏书,从此,番薯成为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
根据有关资料,番薯是福州长乐的陈振龙引进的,陈振龙生于明朝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福建长乐鹤上镇青桥村,后迀到福州台江达道,去菲律宾经商,在那里,他发现朱薯被野,生熟可茹。他想让老家乡亲解决粮食问题,就想引种,在经商之余,陈振龙努力学习掌握番薯栽培技术。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他买了一些薯藤,回到福州,就在台江达道的自家屋后门纱帽池试种,陈振龙的儿子陈经纶向福建巡抚金学曾介绍番薯的六益八利,功同五谷,请求官府大力推广栽种,金学曾巡抚同意试种,正好第二年碰上闹饥荒,番薯在荒年发挥了作用,迅速推广到了山东,河南,河北,浙江,台湾等地,人们为纪念金学曾巡抚的推广,又称番薯为金薯!
番薯有红,白,黄,紫等多种,番薯可以当饭吃,蒸食,切片,切丝,可以做成糊状,饺状,饼状食物,番薯可以制淀粉,酿酒。番薯的引进对我国山地,杂地的利用,对杂粮种植的多样化,对改善农作物的结构和百姓食谱,起了很大作用。据古籍记载,荒年时,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番薯成为我国度荒救饥的重要食物之一。
清代道光十四年(1834年)福州藏书家何则贤倡议在乌石山兴建先薯亭,纪念陈振龙!国际上将陈振龙带薯苗回乡的时间定为甘暑传入我国的时间。1957年,福州市人民政府重修先薯亭,1999年,长乐县政府在鹤上镇青桥村陈振龙故居附近兴建纪念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