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4:
什么是广谱阅读
【课程导读】
从经典研读、传记阅读、广谱阅读等阅读中,儿童通过阅读来接触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
【内容提要】
儿童经过绘本阅读、海量阅读到自动化阅读完成之后接触的知识类阅读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广阔,触角几乎伸展到人类思想所及的所有领域,从天文地理到自然万物到精神心理,这种阅读因此又被成为广谱阅读,就是知识性阅读。广普阅读的关键是掌握一整套知识的思维方法,再具体一点就是研究、实验与审辩。
【课堂笔记】
儿童期与青春期的阅读差异:
儿童期:以故事为主。(故事是情节性的,语言并不那么重要)
青春期:故事变成了文学。(文学除了情节外,形式上的特征也是十分重要的)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阅读规律:
学龄前:或者说具体运算阶段以前,绘本是儿童最重要的营养。
小学低段和中段:即具体运算阶段,文字故事占了优势,海量阅读更适用故事筑就的。
小学高段:自动化阅读完成,知识类的阅读就逐渐登上了舞台。知识类阅读涉及到的领域非常的广阔,触及人类思想所及的所有领域,从天文地理,到自然万物,到精神心理,因此就被称为广谱阅读。
生命精确期的三类阅读:
1.经典研读:将会深刻地塑造儿童的思维方式和精神原型。
2.传记阅读:让儿童从真实的人物身上认出自己,从而有助于自我镜像的形成。
3.广谱阅读:儿童通过阅读来接触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
广谱阅读,读什么?
人文社科类作品:历史的、政治的、地理的、文学的、哲学的、文化的,心理学的、思想方法的……这个领域,和成人所接触的领域一样宽广。
科普类作品: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数学的、电子领域的、医学的……包括了形形色色的交叉学科,以及不同的研究领域。
其他领域的作品:例如艺术史、军事领域、体育领域等等。
广谱阅读的关键:
研究性学习:是一系列学习动作的综合。包括提出问题、确定课程并判断课程价值的能力;对课题或主题展开有效研究的能力;搜索和梳理资源的能力;总结概括结论的能力;写作及表达能力等。
审辩式思维:是一整套系列的思维方式方法。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审问、慎思明辨。用现代人的话来说,就是做出判断要有理有据、合乎逻辑,要善于提出问题,保持批判精神,要有自我反思的能力,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元认知。
广谱阅读不是全科阅读:全科阅读是一个很不严谨甚至可以说很外行的概念,一定要明白,阅读并非万能,阅读只是诸多学习方式中比较重要的一种,不同学科的学习方式有较大差异,阅读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不可一概而论。
【挑战活动】
举例阐述广谱阅读和全科阅读的区别。
个人感想
如何实现阅读效益最大化,那就要抓住阅读关键期,即在相应的年龄读该读的书。
小学低段和中段,我们最好能用故事来喂养孩子,让孩子在故事中实现海量阅读,从而培养孩子的自动化阅读能力。只有完成了自动化阅读,孩子才能在小学高段实现广谱阅读,去接触更为广阔的知识领域,去看到更丰富的世界。
虽然阅读不是万能的,但不可否认,阅读的确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因为那些经得起时代考验的优秀作品,不仅凝结了前人的智慧,还是文化的传承,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不禁联想到如今“双减”政策的实施,除了切实减轻学生的课内外课业辅导外,也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阅读时间。是的,年龄越小,“读”就越比“写”重要——把时间让给阅读,那些在优秀故事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他的世界一定是丰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