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树丽
爱比克泰德是一个奴隶,连人身自由都没有,腿还被主人打折了,爱比克泰德个人经历的磨难,他受到的生活的诅咒,一点也不比我们现在抱怨的、焦虑的、感到压力的事情要少。
但是他建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他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人生,来看待这个世界,同时他还继承并发展了斯多葛学派,影响了后世的政治学、神学、伦理学、认知心理学。
爱比克泰德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相当于咱们中国那会儿的汉朝,具体说是东汉初年。爱比克泰德是希腊语的音译,意思是“获得的、买来的”,因为他本身是个奴隶,这个名字是主人给他起的。他的主人是当时罗马皇帝的秘书,爱比克泰德到了罗马后,就有机会学习哲学。后来他成了自由人,在罗马就设立了自己的学园,讲授哲学。
爱比克泰德有两个最重要的贡献。
01.第一个是控制二分法。
他说人们应当专注于自己能控制的部分(比如说意志、态度、决策),不应该过分忧虑或者试图改变那些超出个人控制范围的外部因素。
比如健康这件事,我们能控制的是自己的锻炼,饮食以及良好的心态,但是我们能控制疾病的发生吗?自然不能。那既然不能,我们就不要去过分焦虑,顺其自然就好。
你拼命地渴望那些根本不由你决定的事情,与此同时,你却忘了把精力投入到实际由你决定的事情上。
简单地说,那些我们能控制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但如果结果不是我们能控制的,它还受到其他的影响因素的干预,那我们就要平静地接受这个结果,放过自己,不内耗,所以从这一点上,我觉得爱比克泰德非常了不起。
02.爱比克泰德的第二个贡献就是生活的三原则。
第一个原则叫欲望或者厌恶原则。爱比克泰德说,渴望不受我们控制的东西是一切不幸福的原因,因为这等于是把自己的幸福交给了别人。比如我就想保持一个好心情,但是今天就是有人惹我特别生气,甭管是我的老板、我的同事,还是我老公,还是我的孩子,如果我们生气的话,我们就把心情交给了别人,这就不是我们自己能控制的事情。
那我们该怎么办?爱比克泰德说,我们得把欲望转向我们真正可控的事,我们得养成个习惯,每当我们面对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的时候,咱们得列个清单,这清单的第一列是我可以控制的方面,另一列是不受我控制的方面,我们用可以控制的这一列或者状况来引导我们的关注点、时间和精力。
第二个原则叫行动原则,就是学习如何正确地做事。
我关注我能控制的那个事情,但我怎么能正确地做事呢?爱比克泰德说可以写日记,每天反思一下,这个有点像咱们《论语》里边记录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反思自己如何能够正确地做事。
这一点我倒是深有感触,比如我今天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会用文字给自己解忧,我的情绪在文字中得到了释放,同时也抚平了我的思绪,让我更多反思和追问自己。
第三个原则叫认同原则,就是我知道我应该关注什么了,我也开始反思我的方法对不对了,但两者之间有一个连接,叫作出正确的判断,这个就叫认同原则。
什么叫正确的判断?就是用咱们的智慧和理性去评估最初的感官知觉。咱们最初的感官直觉,比如说咱们看见自己最爱的红烧肉,我马上就勾起食欲了,我特想尝一尝,但一想自己还要减肥,于是我决定放弃,所以认同原则教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这些理性的思考就是用智慧和理性去评估表象。
现在当很多人关注外界、外在,而不再关注自己就没有把握住真正应该注意的对象。
爱比克泰德对此开出的药方是,千万不要把自己交托给其他的事物,而应该始终关注自己的权限和意愿,过不被外物所妨碍的生活,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就是《这个哲学家救了我》背后的道理。
感恩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