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可以上北大——北大学生的家庭教育》p281-284总结篇第十三章家长行为——家庭教育的误区第二节家庭教育的误区之二教育内容不合理。
一,重智育轻德育
家庭教育的内容应是对孩子全方位立体性的培养和开发。但实际上家庭教育的内容常常比较片面,不合理,主要表现为重智力开发轻德育培养,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培育等。
目前尽管家庭教育受重视程度在逐渐增强,但是现在仍有人对家庭教育的内容存在片面性和不科学性。典型的表现就是把家庭教育理解为参加各种辅导班和兴趣班。实际上是把内容丰富的家庭教育等同于智力教育,文化知识和才艺技能的学习。
在家庭教育中只重视智育而轻视德育,尤其在学龄期孩子的家庭教育中,相当一部分家长只关心孩子是否能考高分。而对于引导孩子如何做人,怎样让孩子富有爱心,责任心则重视不够,与孩子交流最多的只学习情况。至于其他情况很少过问。孩子感受不到家长对他的关心。所以孩子会把他的内心隐藏起来,拒绝与家长进行交流,他心中的困惑也找不到他人倾诉,所以会觉得很孤独。长此以往,就会造成一定的心理问题。
为了避免孩子出现这样的心理问题,家长应该要高度重视孩子的思想品德,学习态度,身体健康,心理素质,性格发育与人际交往的状况。多关注孩子自身的感受,帮助孩子解决在学习和生活当中遇到的困难。
二,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认为只要负责让孩子吃饱穿暖,满足物质生活条件,保证孩子身体健康就可以了,其他教育问题就是老师的责任了。他们其实只进到了养的责任,而忽略了育的责任。这样的家长在生活上对孩子关心的无微不至,却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求,与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而做出的牺牲让孩子压力非常的大。而这样的家长平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又经常也会强调自己为了孩子做出了怎样的牺牲。这样的沟通方式给孩子的心理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家长这样的话太主观,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感受。
所以由于压力的影响,各种心理问题在学生当中层出不穷。如何培养学生缓解压力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是学校老师要做的事情,更是家庭教育中要做的事情。因为学生在家庭的生活时间最长,父母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而心理素质的培养又最合适在生活日常的点滴中进行,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同时还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