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铭工作日志3.29
今天领着学生一起研究月考试卷,发现试卷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只是稍微有点拐弯。但是恰恰这种拐弯造成了学生的错误连篇。合分的时候我就发现很多学生解决问题部分一分不得,我就以为这个试卷很难,因为很多学生得不到分。但是仔细读题后我和孩子们发现试卷并没有那么难,很多题目在平时的练习中都有原型,但是在考试中却是一致的错误,这还不是个例,真是可怕的地方。为什么我们学过的东西,在稍微变化以后学生就做不对了呢?我觉得原因有这几个:一是学生平时练得少,俗话说熟能生巧,这绝对是老祖宗的经验之谈,绝非某个人自认为多读几本书就了解了教育的,你得遵循教育的规律。二是平时学生的思维训练做得不到位,不能忽视知识生成的过程。平时为了赶进度我们常常把例题里的结论直接拿来用,学生好像也理解了,其实不一定的,这就为后来的学习埋下了失败的种子,有老师说过:学生在一二年级考九十分很容易,三四年级八十多分还可以保证,进入五六年级以后突然考不及格了,并不一定是这个学生不爱学习了,很有可能是前面埋下的失败的种子发芽了。最后是课堂上老师讲得多,学生表达的少。怕孩子不会就拼命的讲,越讲得多发现学生不会的越多,我们还在乐此不疲的钻这个怪圈,真是老师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