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岁是人生的一个节点。大部分人到了这个年龄,都退下来了。这时他(她)们会在心里长舒一口气:我终于要休息了!终于不用再看别人的眼色行事了;也远离了勾心斗角,远离了颐指气使。只有少部分的人,可能还要表面上或心里沉浸在过去的辉煌和颐指气使中一段时间。当他(她)们发现别人不再在乎他(她)们的时候,他(她)们也会平静下来,考虑以后的日子怎么过。
说实话,60岁以后的日子,对于有些人来说,并不轻松,也并不好过。有的除了疾病折磨,还有其他烦心的事:诸如老人的事,儿孙们的事等等。
过了60岁,你会发现,你身边过了这个岁数的人,慢慢的、一个一个都离你而去——有家人,有朋友,有曾经的同事。
据说,他(她)们是到另一个世界去了。
这另一个世界到底存在不存在,谁也不知道,也没人真正去体验过,只是民间的一种迷信说法。
他(她)们忙碌了一生。大部分的人,为了生计,为了事业,阅尽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历经了沧桑巨变,受了不少磨难。退休了,真正应该享受生活的时候,却走了!走的又是那么突然,在很多人的意料之外。他(她)们有的才60出头,还没有真正享受退下来自由自在的生活呢!
非常可惜!
他(她)们这突然的一走,在外人那里,只是心里的一声叹息——走得太早了!而在家人那里,则是深深的悲痛!
我一个邻居,是去年秋天走的。快一年了。
去年他从北京看病回来的时候,我每天早晨散步回来,一进小区大门,总能看到他在门前踽踽独行。
我们的对话总是这样开始的:"转回来了?""转回来了”。"好些了吧?"。"好些了"。
然后无话找话的说些天气方面的话,如:诸如"这两天天气还可以"等等。
开始,我并不知道他什么病。后来才听人说是心脏上的问题。我问过他,他也说心脏上的病。具体什么病,他说了,我忘了。总之,是一个很不常见的病,也比较难治,危险!
听说当时发作之后,克拉玛依医院没办法,转乌鲁木齐,乌鲁木齐也没办法,又转北京。
北京的办法总是比较高明的,算是救过来了,但最终还是没有治好。
我曾问过他能不能治好?他好像也没有给肯定的答复。
他经常和我们一起打球,有说有笑,却突然走了,这使我们很多人深感意外。
听说,当时在家里坐着坐着就不行了,送到医院,也没有抢救过来。
前年他有了孙子,很高兴,常常抱着孙子玩,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沉浸在含饴弄孙的陶醉中。可是,他并不知道潜伏在身体里的病魔在悄悄的逼近他。到了春天就发作了。
我的一个战友,去年才退休,今年春天也走了。当我从微信圈的朋友们那里知道他走了的时候,先是不相信——怎么可能呢!?他才刚刚六十啊!
我知道的,他以前身体一直很好,也没有听说过关于他疾病的消息,怎么说走就走了?
当确认消息是真的后,我为他的离去感到惋惜!微信圈的朋友们都在为他祈祷,说些他一路走好的话,我则情不自禁的说出了心里话:可惜!走的有点太早!
过了60岁。怎么样过好以后的日子,这是一个人世界观的问题,也有中国传统观念的问题。大多数人都懂得其中的道理,可是实行起来很难。
子女们都大了,自立了,而有的父母们仍要为他(她)们操心费神;不光是为了他们,还要为了他(她)们的子女;上有老下有小,有的老父母还在,也需要抚养照顾,日子很不轻松。
为自己成年的子女操心,在我们老家有一句俗语:老子不死,儿不大。正是反映的这种情况。
这种情况在中国很普遍。但在外国,如美国,就不是这样。听说,子女大了,不管你能不能自立,父母大都不再管你。因此,形成了外国孩子远比中国孩子有独立性,有创造性,自立能力强。
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兄弟姊妹三四个,四五个,有的甚至五六个。那时候大部分的日子,都是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我们的父母,也就是在那样的条件下,也把我们拉扯大了。他(她)们受的苦,可想而知。现在的年轻人能够理解吗?
上个月,去到延安参观了革命的遗址,有实物,有图片,也听导游介绍了习主席在梁家河插队的故事(这个以前我看过相关文章介绍),很感人。我在想,年轻人受点苦,受点磨难并不是什么坏事,有利于他(她)们将来的发展。
习主席在梁家河插队时才15岁,正是在梁家河七八年插队的磨砺,造就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造就了他痴心不改,全心全意为人民做事的精神。相比现在的年轻人,条件好多了,但吃苦耐劳的精神差多了。
老一辈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应该忘记,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父母不应该一味的溺爱子女, 一味的溺爱,并不利于他(她)们将来的发展,让他(她)们受点磨难,对他们是有好处的。
还是回到我这篇文字的主题。怎么样过好60岁以后的生活?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老父老母还活着,一定要孝顺,因为我们是他(她)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他(她)们老了,动不了了,和初生的小孩子差不多,是需要人照顾的。自己的子女还年轻,他(她)们的日子还很长,应该放手他(她)们去拼搏去奋斗,让他(她)们受点苦受点累,没有什么。相比我们的祖辈,和我们这一辈,他们的条件好多了,尽管还有着各方面的压力,有的也不愿承受太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