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5[培训日志41]那场交流会,让我读懂团队的“隐形托举力”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的大班交流会时,我和**老师并肩坐在了一起。那是一场汇聚五个班级、足足两百多人的大型分享会。因为第一次偶然间两人相坐在一起,会议开启前,我们还是愉快地畅聊了一会儿。

双随机交流活动的随机抽取环节,依旧是全体学员最为精神振奋的时刻,那整齐划一的抬头是会场里不需要指挥的动作。这真像一场充满悬念的小游戏,随机先抽到了我们班的12号,紧接着我们班的22号、33号也分别在第二轮、第三轮抽取到。当我瞥见**老师的胸卡上显示学员为**号时,便笑着跟她开玩笑:“下一轮该轮到四十多号上场啦!”话音刚落,她立刻紧紧攥住我的手,语气带着点小委屈地嘟囔:“姐,姐,别说了呀!”那副紧张又依赖的模样,让我忍不住想多关照她几分。

念念不忘的巧合,却是那么准时的如约而至!第四轮抽取学员按扭启动时,大屏幕上的数字滚动着,最终稳稳停在了**号上。周围的掌声瞬间响起,**老师惊得叫出了声:“呀!我,天,我!”我轻轻拍着她的肩膀说“加油”,转头却见她正手忙脚乱地做准备——匆匆脱下厚外套、随手放下手提包,抓起提前准备好的文字稿,指尖的颤抖连旁人都是肉眼可见。我搜肠刮肚想找些安慰的话,可话到嘴边又觉得格外苍白,实在不知如何缓解她的紧张情绪。

这时我的电话突然响起,是亚琳打来的,我快步走到会场外去接听。挂断电话返回座位时,**老师正红着脸不停搓手,紧张的劲儿丝毫没减。一问才知,她已经完成了台上的分享,只是过程磕磕绊绊,显然是被这两百多人的场面给难住了。

**老师是学校的中层,而学校总共也就四五十人。平日里她打交道的都是熟悉的同事,处理的也都是校内的日常事务,这般两百多人的大型会场,对她而言既是陌生的,更是让她心生恐惧的,这也许就是她从未登上过的大舞台。

反观我们呢,却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场面。我每周都要组织、主持两百六十人的全体教师会。学校一校两区的规模之时,参会人数更是多达三四百人。这些工作的历练,让我在面对大场面时更多了一份从从容容,而最初之时的连滚带爬,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我所处的团队和平台。

阿里巴巴,每年都会迎来许多新面孔。当然,大家都非常期待与马云的第一次见面会,期待马老师会给予优秀的、年轻的自己以肯定与鼓励。然而,马云却总会非常真诚却又十分确定地对他们讲:欢迎来到阿里!我在此不能给予大家任何承诺。但我可以肯定地是,你注定要收获的是不被看见的失落、不被理解的委屈,还要面对数不清的困难与挑战。因为阿里的人才太多,因为这个时代真的是日新月异!但是,有一天,当你们带着阿里的精神离开时,你才会发现你在阿里的经历给你带来的珍贵价值!

这番话精准戳中了我的心声。工作中,谁都会有委屈烦躁的时候,也难免会有抱怨的瞬间。可如果当我们跳出当下的困境回头看时(或者跳出现有的团队再去回望时),就不难发现,那些看似难熬的经历,那些团队给予的历练,那些平台提供的机会,都在悄悄托举起我们成长的高度。就像**老师这次不太满意的分享,于她而言既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宝贵的成长契机。而我们每一个人的价值,又何尝不是藏在团队的托举里,藏在那些看似艰难却步步成长的时光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