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深港城市建筑双年展,寒风萧瑟中去了一趟南头古城。来深一年半,和KH吐槽最多的总是这个城市太缺少文化底蕴,所以即使介绍中称南头古城已有一千七百年历史,可上溯至晋,但我们始终觉得商业气息远超越于古城本身的价值形态。然而,建筑和聚落对我而言却始终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城中村里凌乱横飞的电线,偷偷透着或透不进阳光的窗户,局促的人群与生活,它们与凌厉的大落地窗包裹下的高楼的反差,建筑空间与人文形态相融一体,终归形成了对客观世界的写照。商业的模式可以给区域带来改造升级,空间设计可以优化,建筑可以焕然一新,但消失了的和未消失的,又到底是些什么呢。
出于创造人生新体验的目的,一时兴起报名担任了十二月份CFA考试的监考。历经充满讨厌的主观题的英文网申、全英电话面试和两次Online Test,深感自己的英语水平已经到了万劫不复的地步。监考的当天出门时天还未亮,十二月份周末的清晨六点,独自走在街上只有清冷的风。叫了辆的士从福田一路穿过罗湖,看着熹微的晨光一点一点在城市的天边出现,静谧的马路一点一点地又恢复了车响,突然觉得自己还是挺拼的。凌晨两点也好,清晨六点也罢,这些时间点总容易让人更加冷静地思考,也会突然看到这个世界有些不一样的景象。
天气还没有变冷的九、十月份去了很多次广州,从体育西到大学城北,从南校到荔湾,从黄埔古港到广佛交界,有时过一个夜,有时一天来回。那时天气很好,一个咖啡店或者一个桌球室可以过一个慵懒的下午,珠江边的夜晚可以聊很久。最感慨的时候大概是夜灯璀璨时坐车路过猎德大桥,珠江帝景的灯牌和珠江新城遥相对望交相辉映,这时一种巨大的遗憾感会油然而生,这个城市终究不属于自己。纵使愿景再好,终是来去无意。
六月份的时候终于按计划去了北京,行程基本靠暴走。皇宫瑰丽,城门庄严,塔影湖光未名水,什刹海喧闹的酒吧里还偶遇唱着《私奔》的苏立生。有一个比较可怕的想法是觉得自己是不是还挺适合异地恋的。不喜欢被另一个人无限接近自己的生活,可却仍寄希冀于在需要的时候有一个人可以随时随地地出现,陪自己去做所有突发奇想的事情。真是种奇怪的心境。
相较于15年的纠结、16年的自由,17年大概是这几年来过得最平淡的一年了。对于我这种追求新鲜感的人来说,平淡大概是生活的大忌。阴阳师玩了一年,十月份拥有第一个满级SSR后终于弃了坑;林语堂先生的《生活的艺术》放在桌前几个月,中间穿插看完了几本小说都没把它读完,唯独对他研究如何舒服地“安眠卧床”“坐在椅中”几章印象深刻;收集起来的这一年用过的高铁票和电影票有一沓,似乎不多也不少;加过的班却是不计其数,反反复复周而复始。最近唯一比较感激的是,自己应该还算是个比较幸运的人,在人生不同阶段的每一段经历里,总能遇到一两个有趣、价值观接近、可以真诚以待并且能够真心帮到你的人。也感谢这份遇见,让我不至于那么后悔为这一年半来做出的选择。
2015年底签下卖身契的时候有一个小计划,三年为期。所以2018年有一个小想法,只是很感兴趣到了明年的时候,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足够的执念和欲望去实现它。
2017年12月16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