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欲孤独
柏拉图《会饮篇》中有一段神话隐喻:远古时代,人类不分男女,人有三种,纯阳人,纯阴人,阴阳人。后来人类得罪了神,神大怒,就把所有这三种人都劈成了两半。
现在的人,是每一个被劈开的一半,永远都在寻找另一半。劈开的纯阳性,永远都在寻找另一半阳性;劈开的纯阴性,就在找另一半的阴性。至于阴阳人,就阴的找阳,阳的找阴。
读完我马上想到了美国同性恋的合法行为,顿时就感概神话的伟大,就像是一部永恒的预言。
因为我们只有半个,所以我们永远都在寻找,有些人找到了,有些人没找到,因为被劈开的人太多了。情欲也好,爱情也好,仿佛成了永远的渴望,永远的寻找。
所以人类注定了孤独。从古到今,孤独是真实的存在,不管世界多喧闹。事实上,喧闹可能反而会加深孤独,就像蒋勋在开篇说的:这个匆忙的城市里有一种长期被忽略,被遗忘,潜藏在心灵深处的孤独。
蒋勋又说:孤独本身不是什么坏事情,使孤独变得不好,是因为你害怕孤独。所以你总是试图消灭它,拼命地跑出去,跑向人群,跑向世界。但孤独却又莫名其妙地加重了。
想起了自己的中学时代,只要一到周末就想跑出去,因为实在是受不了家里面的寂静,那时候没有智能手机,家里也没有电脑,电视机已经不能像小时候那样吸引我了。那时候总以为那种到处乱跑是年少轻狂,青春不羁,现在想来,其实就是孤独在作祟。因为慢慢开始长大,脱离了父母,自己突然间就多了一个世界,而父母是进不来的。
蒋勋的文字中常常有对“儒学”看似温和却很深刻的批判,礼教企图同化众人,让大家抱团,但是人内在的那种特立独行却更加地被压抑,从而使那些心灵更加疯狂的孤独。有些人受不了了就会“啸”,也就是呐喊,比如竹林七贤的阮籍。再比如鲁迅,直接说那是“吃人的礼教”,。
像鲁迅这样的社会心灵思考者,即使成名了,他也在逃离群体,因为和抗拒独孤而涌向人群的人不同,他们想要的是保全他们的孤独。
所以蒋勋说:不要试图消灭孤独,而是要拥抱孤独,完成孤独,尊重孤独。
拥抱孤独,指的是学会和自己相处,学会爱自己;完成孤独意味着通过爱自己使自己完整;尊重孤独的人,就会不急着侵略他人,评价他人,而是允许对方,不管对方有多么的特立独行,也不管对方和你多亲近,即使是孩子或者爱人,也要给出尊重。
“你要足够完整,才能健康地去爱其他人,去照顾和负担其他人。”因为这样你就不会再有对孤独的恐惧,所以才能去体会他人的需求,学会给予:因为不急着说,就学会了听;因为不着急被爱,就学会了真正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