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龙岗区中小学班主任“鹿鸣”论坛第一期,于2月27日下午在深圳大学附属坂田学校成功举行。本次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同步直播,全区德育主任、班主任同步观摩学习。
主题班会:让校园成为快乐星球
“面对欺凌,我们不做可恶的欺凌者,不做沉默的被欺凌者,不做冷漠的旁观者!”当铿锵嘹亮的宣誓声响彻深大坂田学校报告厅时,周文群老师执教的以“防范学生欺凌”为主题的班会课达到高潮。
本堂课以电影片段拉开序幕,采用情景剧、知识问答、宣誓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将学生带入情景中,学生从“感欺凌”到“知欺凌”,再到“学会情绪管理、积极应对欺凌”,真正意识到欺凌的危害,习得了应对的方法。
三人对话:班主任如何营造良好班风
应对欺凌,班风为重。随后,深圳市教育局工委办郎丰颖老师,学校德育处副主任邓曲啸老师,以及2022年龙岗区十佳辅导员、学校优秀班主任周文群老师从教育观念、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三个维度展开了关于营造良好班风的讨论。
左起:周文群老师、郎丰颖老师、邓曲啸老师、赖润菲老师
赖老师:郎老师,您能否和我们聊一聊建立良好班风的重要性?
郎老师:班风是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优良的班风无形地支配着全班学生的思想行为,有助于弘扬正气、形成团结向上、和谐的氛围,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对形成、巩固和发展班集体起着重要作用。
赖老师:邓主任,您认为一个班风良好的班级应该是怎样的?
邓老师:三个关键词,秩序井然、凝心聚力、价值引领。
赖老师:第三个关键词是价值引领,郎老师,您怎么看?
郎老师:如果说凝聚力是根基,那价值观就是灵魂。我们要培养的人是要担得起国家建设重任的未来接班人,那么一定是爱党爱国、具有创新精神、具有民族情怀和世界眼光的。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学校的育人目标理念应该是班风建设中的价值底色。
赖老师:价值引领是实现“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的重要路径。建立良好班风,要着力建设班级文化,想请周老师谈谈在实际工作中,您是如何建设班级文化的?
周老师:班级文化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及制度文化。在环境文化方面,充分利用教室里每一面墙壁的育人功能;在行为文化方面,根据学生不同身心发展阶段开展系列主题班会;制度文化方面,着力构建学生自主管理模式。
赖老师:邓主任,能聊一聊咱们深大坂田的活动课程体系吗?
邓老师:我们学校的活动课程相当的丰富多彩。比如,德育活动课程体系里的仪式活动课程,就包含三大系列,“心系红领巾”“成长里程碑”“此刻最难忘”。还有一个版块也很值得一提,那就是我们的主题实践课程。另外,我们学校的“1234”学生自治体系也很好的体现了前面提到的好班风关键词——凝心聚力和价值引领。
郎老师:这正落实了《工作指南》中的要求,学校应当依据办学理念,因地制宜开展学校、班级两个层面的文化建设,让校园处处成为育人场所。
邓老师:我们设计项目时,都会考虑这两个层面的衔接。比如周老师的班本活动就做的很棒,有创意,还成体系。
周老师:我会设置一些节点创意活动,比如开学前这个节点,我会准备“见面大礼包”,让班级迅速升温,帮助学生建立归属感和安全感。家长会时,涂鸦明信片、设计制作邀请函、走红毯、亲子拍照打卡……还有一些节日也可以充分利用起来,比如“儿童节”“三八妇女节”“冬至”等等。
赖老师:丰富的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现在也有家长焦虑和担心过多的活动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大家如何看待呢?
郎老师:可以理解。但这种焦虑背后藏着一些需要调整的教育观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六大解放”。2021年7月,国家颁布并实施“双减”政策,本质上就是对教育观念的纠偏。作为学校要充分利用“双减”政策带来的机遇,为学生提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课程体系。这是育人方式变化的起点,是对教育本质规律的尊重。
赖老师:周老师,能谈谈实际工作中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化解家长的焦虑,平衡家校关系吗?
周老师:其实就是巧借。一是巧借新媒体,让家长看到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成长。二是巧借家长资源,抓好家校共育,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之中。
郎老师:周老师的方法很好,核心词就是“看到”。家长看到学生的表现和成长,焦虑自然会减少;让家长参与共育,看到老师对班级对孩子的真心付出,埋怨、隔阂自然也会消除,教育合力更易形成。另外,在班风建设中,还有两个重要的关系不容忽视: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邓老师: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如果班主任具备扎实科学的积极心理学相关知识,那对情绪管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大有裨益,所以我们非常注重对这一块的培训和引导。另外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品质也很关键,我们自建校开始就高度注重心育,构建了完善的心理三预系统去帮助学生培养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
赖老师:周老师,您能站在班主任的角度分享一些建立良好生生关系的方法吗?
生生关系应该是学生心理空间的建设和价值的找寻。一方面活动会帮助学生之间建立情感链接,另一方面,构建班级小组共同体。
周老师:前面提到关于建设良好班风的所有内容和路径,要想实实在在落实,都离不开一个完整的育人环境,所以我们学校一直追求是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
邓老师:非常赞成,德育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是新时代每个教育人应该做的,从落细落小落实开始,进行班风建设,深入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工作体系。
郎老师:论坛指出,德育是“看得见的教育”,大德育体系的落脚点在每一所学校、每一位班主任及每一位科任老师,要想做到德育工作“横到边,纵到底”,就需要为班主任提供常态化的交流平台,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增强班主任的使命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接下来
全区德育工作者
将继续勇于探索、不断实践
推动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