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说说最近这几天在看的《学习之道》这本书,书我才看完了一半,但让我明白了很多东西。
正如书的名字一样,学习之道,讲的是“道”这个层面的事情,相比而言,前几个月我所看的所有关于如何学习方面的内容都属于“术”的层面。也就是说,如果关于如何学习只能看一样东西,那么首先推荐这一本书,而不是别的什么,比如《Learning how to learn》的课程。
这本书的作者是乔希·维茨金(Josh Waitzkin),百度是这么描述他的:
少年时曾8次在全国象棋冠军赛中夺魁,13岁即获得象棋大师头衔。他是《王者之旅》(又译《天生小棋王》)一书及同名好莱坞电影的主人公,声名鹊起。18岁时,他出版了个人第一本书.《乔希·维茨金的进攻性象棋》。20岁之后,他开发了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象棋程序“象棋大师”,并成为其代言人。
在纵横西方棋坛十年后,维茨金22岁开始研习太极拳,并连续21次赢得全美太极冠军及世界冠军头衔,成为“太极拳王”。他的传奇经历和成功心法被美国人奉为学习经典,竞相追随效仿。
那么最重要的学习之道是什么呢?
1.学会面对挫折和失败
作者说到三件事情让我印象格外深刻:
1) 学习象棋的时候,如他一样,这个世界从来都不缺有天分的孩子。但是大部分人都走不远,因为他们无法应对失败。他与他们之间的差别最初是如何形成的呢?一开始,他的教练训练他都是从残局开始--收拾残局,而正常学校的训练都是从开局开始--你可以迅速地布局、把对手打败。而从开局开始训练的坏处是:一旦别人破了你的局,你就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了;而现实是你迟早会遇到各种各样有天分有手段的能破你局的对手。
对于学校来说,这样训练孩子见效最快,每年都不断有大量新的有天分的孩子加入。而对于个人来说,选择最容易的方式,注定了你无法走很远。
2)他在路上有一次见到一个车祸:有个女孩没有注意红绿灯违反了交通规则,一辆摩托车从她身边擦过,擦到了她,但她没有受伤。这时候只要她退回去就好了--反正也没受伤。可她非常生气,站在原地骂骂咧咧。然后,高速开过的汽车撞飞了她,直接死亡。
事故就发生在他的眼前,这个场景跟象棋的对战如此相似,以至于他专门跟当时所有的学生描述了这件事:你犯了一个错误,你本来有挽救的机会,可是你一直在纠结这个错误,然后满盘皆输。
3)第三件事是在学习太极的时候。他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就拿到了第一个全国推手锦标赛的冠军。两年在太极中是一个什么概念,那是一个绝大多数的人还不敢称自己有“武功”的时间点。他说到,有一次参加一个比赛的时候,遇到一个特别强壮的对手,虽然他想到了应对的方法,但在他出手之前他就已经被打骨折了。骨折打完石膏后的第二天,他仍然去训练了,尽管医生告诉他手臂肌肉可能会萎缩,尽可能不要再训练。
当他练了几天之后,老师安排他和一些水平差一些的人对战。为了尽可能不碰到伤的手臂,他不得不尽量用一只手去控制别人两只手,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自己可以轻松做到这一点了,而伤手好了之后,就仿佛多出了一条手臂。
面对挫折--不管多大的挫折--时,都要迎面而上,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想出解决的方法。但前提是你真的要竭尽全力去寻找那个方法,要不断体会和思考,探索各种可能性--因为没有别的人能够告诉你。
2.刻意练习
其实他并没有说刻意练习的事。但是字里行间,不管是象棋还是太极,他都日复一日维持着高强度、密集、且难度不断增加的有体系的练习,优秀的且适合他的教练非常非常重要。
天分以及对一件事情的热情相当重要,但这只是基础,人口基数这么大,有天分的比例再低总数也实在不少。能够长时间地在赛场上一路前行,需要很多很多的刻意练习,面对各种挫折和失败的能力,适合你的教练--有时候,特别是在一开始的时候,这真是一种运气。或者说,出身和家庭决定的是你一开始的运气,而后来的运气,其实是你自己的选择。
3.追求卓越的重要性
作者说:
作为一个竞赛者,我已经慢慢理解了输赢之间的距离是很微小的,有很多办法都能将胜利从失败的手里夺回来。所有伟大的选手都深知这个道理。
同时他又说:
作为一名选手我学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在什么能够使人表现得还不错、什么使人表现得很好、什么使人表现得优秀和什么使人表现得卓越这四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如果你的目标只是做到中等,那你出错的空间就会很大。
那么你追求的是什么呢?还不错、很好、优秀还是卓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优秀的确是一种习惯,因为你对你自己的要求标准就在那里。How you do anything is how you do everything.
4.实践实践实践
书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发现:太极我可能可以入门,但是基本没什么希望练成高手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就算是他这样两年练成武术冠军的奇材,也有半年的时间一直处在天天被人打的状态,是真的被人天天打飞出去--直到有一天他能把对方打飞出去。没有足够的实战,永远都成不了高手。
题外话
1.思考了一下为什么我认为自己已经没希望练成高手了:因为年纪大了。为什么年纪大了不行--因为禁不起被打。年轻的时候不怕被打吗--也怕。汗,所以年纪大了是借口,“怕”才是真正的原因。
2.文中除了标引用的部分,其它全是凭记忆写的。所以记忆其实没有那么差劲,只是它好像更喜欢记故事而不是记条条框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