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烁《30天认知训练》第九讲:怎样破解表情密码,看穿谎言?内容主要参考的是艾克曼的《说谎:揭穿商业、政治与婚姻中的骗局》(Telling Lies )
内容小结
作为机器,测谎仪只能测人体生理反应,能不能测谎,那要在测谎者与被测的博弈者中找到答案。这些测谎仪和我们生活中面对面人肉辨别谎言,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艾克曼的专长是表情测谎。他是表情研究专家,成立了艾克曼集团,编制面部动作编码手册,专长于微表情识别,用以辨别谎言。他是一位心理学家,他最重要也最有争议的心理学发现是:表情是普遍一致的。有别于学术界主流的观点:表情是文化产物,与地区、民族有关,也因此产生差异——艾克曼则认为,虽然不能涵盖全部情绪,但至少和开心恐惧等一些情绪相对应的表情是普遍一致的,无论那个人是什么年龄、性别、哪个民族、哪种文化,表情其实都一样。
这个新心理学发现与测谎有着很大的关系:1.如果表情是普遍一致的,那无论何时何地何人有什么情绪,就都有与之相应的特定表情。那只要破解了表情密码,就能洞察内心的情绪,如果它与展现在外的情绪不一样,则那个多半在说谎。2.撒谎时人会试掩盖自己的表情,但撒谎本身也会留下痕迹。捕捉到这些痕迹,就能测谎。这也就是艾克曼在测谎研究中中的关键——微表情。
微表情本身是完整表情,但为时很短,好比正常表情在时间上被高度压缩了一样。艾克曼认为,微表情是内心情绪的真实表达,未经训练的肉眼很难发现,但在摄影机的慢动作之下它会显出踪迹。识别、捕捉微表情,就很大可能达到了辨谎的目的。
生活中其实也有一些简单指南,能辨别谎言:
1.看对方的表情是否对称。自发的表情比较对称,可以制造的表情比较不对称。
2.看时长。真实表情持续时间很短,超过五秒就不太真实,能维持十秒钟可能就是刻意摆出来的了。
3.看表情出现的时间。如果表情滞后于相应的语言,也是刻意作姿态。
总说,用心感受,自能辨清真假——这种很神乎的状态,对于一般人来说,真的是太难了。
而想依赖于测谎仪,也不靠谱啊,机器测出来的只是一些反常的生理反应——无法与谎言确切挂钩。
微表情,这确实是一个稍为可信的门道。但想要做到在生活中自如地观察、准确地判断,还是要花费时间去练习的。
懵懂懂的朦胧美虽然也很美,但很多的时候还是要一双明亮的眼睛,分辨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