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两遍樊登读书《汉武帝和他的时代》。姜鹏老师没有对汉武帝这个历史人物进行评价,而是分析了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对汉武帝不同评价的原因。
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代,是一个六百石的中下级官员。一般老百姓吃的苦,他自己也吃了。再加上他跟汉武帝之间有矛盾(因为李陵求情而受宫刑),所以司马迁的《史记》对汉武帝的评价是一个批判性特别强的角度。
班固生活在汉武帝身后一百多年,将近两百年。汉武帝时代的打匈奴,给后人留下了一个红利。当时生活的老百姓是很苦,但是这个问题解决以后,后来的老百姓享受到红利了。不用再去连年争战。所以班固非常维护汉武帝的形象。
司马光隔了一千年,与汉武帝更远。就可以不带任何感情,客观地去看,站在他的角度去评价。
听了姜鹏老师对司马迁、班固、司马光在史书中对汉武帝的评价,解决了我对“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话的困惑。我读的史书不多,对书中所讲的内容尽信不疑。今天听了老师的讲座,才了解到要站在史书之外,客观全面地去看待历史。引申到其他的书籍,也不要完全吸收接纳,而是应该博览群书,然后形成自己的观点。对于现实中与人交流,也不能人云亦云,不能迷信权威,要提高自己的分析辨别能力,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思想独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