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语文集体备课,最深刻的体会是“聚光成炬”——个体的思考终有局限,而集体的智慧能让语文教学的深度与温度倍增。备课时,老教师对教材的精准解读、对学情的透彻把握,为年轻教师搭建了“稳地基”;新教师带来的创新教学设计、多元互动形式,又为传统课堂注入“新活水”。比如备《春》时,有人侧重朱自清语言的细腻质感,有人关注景物描写的层次逻辑,还有人想到用“春日观察日记”联动写作,这些思路碰撞后,最终的教案既有文本深度,又贴近学生生活,课堂效果远超个人单打独斗。更难得的是,集体备课让“困惑”不再是个人负担。以往自己纠结“文言文如何让学生不觉得枯燥”,在集体讨论中,大家分享“情景剧演绎”“文言实词漫画卡”等方法,瞬间打开思路。这种“共研、共学、共成长”的氛围,不仅优化了教学方案,更让我明白:语文教学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在协作中不断打磨对文本的理解、对学生的关怀,最终让课堂真正成为滋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土壤。
9.28工作日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