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有本末,事有终始,正如杨振宁所说,“面对最原始的问题,站在问题开始的地方”。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生活常识中得到启迪:打开一个结,不应抽拉两端,而应从“结心”开解。
这是我从读《教育,如此生动有趣》这本书到如今为止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开学也有一段时间了,每天都有一些小的事情发生因为对班上的学生品性是有些了解的,所以大多都能得心应手的处理。
但也有几名学生,是我总感到棘手的,倒不是那种对于调皮捣蛋的头疼,而是在某些时刻,我觉得他(她)不是一个好孩子,就是品行上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这总让我始料不及,觉得可能凭我的能力不一定能够影响甚至改变这样的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会产生怀疑,对这种孩子在班上产生的影响以及他(她)自身的未来表示担忧。
在我看来,我所负责的这50多名学生,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每天我们朝同醒,暮同寝,共同学习和进步我可以毫不惭愧地说我爱他们。就算某时某刻,他们会因为各种小错误让我头疼。可那正是孩子的天性使然。他们纯真善良,不会有那种令人生寒的恶意。
但有些事情的发生,让我不得不正视:人是有着个体差异性这样的事实。
就在那天,在班长维持课间纪律的时候,有一名同学在阴影里辱骂了她,用辞肮脏不堪入耳。在班长向我反映的时候,我心里大为光火,在思考有可能是谁这个问题半天之后,心中一凛:不会又是她吧!?
在私下向班上几名同学问询之后,还真有一个同学的线索指向了我心中的那个名字。我前面说过,对待女生问题我总是不得其法,对待这种甚至可以称作“坏女孩”的学生,更是觉得烦恼,无从下手。
“对待性格恶劣的女孩儿应该怎么处理”这种问题,是我两那日百度搜索的热门条目。然而并没有我想要的答案,只依稀记得一句:“有些孩子的行为,不是出自恶意,只是率性而为。”
率性而为吗?好像很有道理。谁又没有说过脏话呢?只是可能养成的习惯不好,用这种方式发泄自己的不满罢了。
有了这样的想法,我才能够把静下来思考怎么解决:惩罚是我惯用的,可是这两天读得书《教育,可以这么生动有趣》里面告诉我:要打开一个结,不应抽拉两端,而应从“结心”开始。
所以我利用班会,把“班干部能为班级带来什么”说脏话的坏处”“做人要正大光明,敢作敢当”三个方面
讲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后来总结的时候,说道:“不管你是谁同学们和老师都会给予你最大程度的包容,也相信你只是_习惯不好,你还年轻,还在成长,有错误没什么大不了,改正了还是708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但你的行为又确实给他人造成了伤害,所以道歉是必须的,为了你的脸面你可以匿名写一封道歉信,放在我的办公桌或班长的抽屋里。”
后来这个事情果真按我预料地发展了下去,还真得是一场误会:是那名同学书散了,骂了她自己一句,不是骂得班长。只是恰逢其会罢了。
那真实情况是这样吗?我觉得那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愿意去相信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