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中,今天已经迎来了腊八节。日子如同一颗滚动的珠子,转瞬即逝,我们已经靠近了新年的门槛。
早上送完孩子,我来到了农贸市场,听到各种食材的叫卖声,像是在为节日做准备。
是啊,腊八了,该熬粥了,年味,也该出来啦。
据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记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这种传统的喝腊八粥习俗已经流传了一千多年了。
在腊八节这一天,农村里按着传统的习俗熬制了腊八粥。这粥是由糯米、红豆、红枣、莲子、桂圆、核桃等精心挑选的食材熬制而成,每一种食材都蕴含着美好的寓意。腊八粥在锅中慢慢熬煮,那独特的香气弥漫了整个屋子。
除了熬制腊八粥,腊八节还有其它的习俗。一人们会在这一天祭祀祖先,以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之情。
我记得小时候,放寒假比放暑假好。暑假正值“双抢”,大热天时,我还要帮家里干很多农活。而寒假不同了,寒假放了,马上就过年了。
在孩子们心里,过年好!
过年前夕,妈妈总是忙得不亦乐乎,除了熬制腊八粥,她还会捏米子糖、炸玉米泡、炒红薯片、炒花生和豌豆等。我和弟弟总是好奇地围观,看着她熟练地在灶台前忙碌。厨房里弥漫着食物的香气和水蒸汽,昏暗的灯光下,我们迫不及待地从簸箕里抓起刚出锅的玉米泡或红薯片,在手里颠来颠去,感受那热乎乎的美味。
我最爱吃的就是妈妈熬制的麦芽糖稀,那滋味至今仍让我回味无穷。看着妈妈精心熬制糖稀的过程,我总是心痒难耐,不时地跑去看一下,然后又跑出去玩。那时,灶膛里燃烧着两根红通通的木头,我总是把手伸到灶前烤火,感受那痒痒麻麻的暖意。手暖和了,身上的热乎劲也上来了,我便又跑出去和弟弟玩耍。
眼看着那大锅里装着的麦芽和糯米熬得稀烂,熬得浓稠,熬得只剩下小半锅渐渐呈现半透明状,稠稠的焦糖色液体,那我就守在那,不肯动了——等着开吃呢。
儿时,腊月的日子也是落雪的日子,当腊月来临,村庄总会迎来两三场纷纷扬扬的大雪,雪花密密麻麻地覆盖着大地。我们小孩子总是迫不及待地冲到雪地里,捏雪团、堆雪人,打雪仗,尽情地享受冬日的快乐。大人们则会在旁边笑着看我们玩耍,我爸还会说:“瑞雪兆丰年”,预示着来年的收成会更好。我们自然是不管这些的,只在雪地里捏雪团,玩雪球,玩得不亦乐乎。
走出农贸菜市场门口看见人现炒芝麻糖、花生糖卖,我凑过去了称了一点。大姐的生意很好,也是,就那现炒现卖的样,估计就能勾起很多人过去的回忆。
到处都是生活,都是迷梦和逝去。在卖炒货的摊位前,跟卖货的大姐聊着从前的腊月,从前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