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处在一种“隐形战斗”的状态,这种“战斗”可能是与他人的,也可能是与自己的。
我们的精力就这样在日复一日的“战斗”中损耗,让我们感到疲惫不堪。
我们之所以会陷入这种“隐形战斗”的状态,是因为我们的内心充满了“恐惧感”。
这种恐惧感让我们觉得,如果让别人看到真实的自己,或者让别人了解我们真实的想法,那么,我们就会被他人攻击、贬低,甚至被抛弃。
为了避免这种恐惧感的出现,我们启动了心理防御机制,不断在内心筑起一道又一道城墙,把自己包裹起来。
然而,我们越是防御,就越是疲惫,因为我们一直在跟自己的内心打架,这种内耗让我们筋疲力尽。
01 隐形战斗:我们内心的消耗战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早上醒来,你明明知道自己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你就是赖在床上不想起来,心里有一个声音在说:“再躺一会儿吧,反正现在也不着急。”
到了公司,你明明知道自己有一堆工作要处理,但是,你却在座位上发呆,或者不停地刷手机,心里有一个声音在说:“先放松一下吧,反正现在也没有灵感。”
下班回到家,你明明知道自己已经很累了,需要早点休息,但是,你却拿起手机继续玩,心里有一个声音在说:“再玩一会儿吧,反正现在也不困。”
……
这些时候,我们似乎陷入了一种“隐形战斗”的状态,我们在跟自己的内心打架,消耗着自己的精力。
这种“隐形战斗”的状态,其实是由我们的心理防御机制造成的。
心理防御机制是我们内心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当我们觉得受到威胁或者不安全的时候,我们就会启动心理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启动心理防御机制,并不是因为外界真的对我们构成了威胁,而是因为我们内心充满了恐惧感。
这种恐惧感,就像是一团迷雾,笼罩在我们的心头,让我们看不清前方的路,也看不清真实的自己。
在这团迷雾中,我们害怕自己不够好,害怕自己会被别人嫌弃,害怕自己会被别人攻击,害怕自己会被别人抛弃……
因为害怕,我们不敢展现真实的自己,不敢表达真实的想法,不敢追求想要的生活。
我们启动了心理防御机制,给自己筑起了一道城墙,把自己包裹起来,不让自己受到伤害。
但是,这道城墙在保护我们的同时,也把我们困住了。我们就像是被囚禁在城墙里的囚徒,看不到城墙外面的世界,也感受不到城墙外面的阳光和空气。
我们变得越来越疲惫,越来越焦虑,越来越迷茫。
02 恐惧感:我们内心的“隐形杀手”
恐惧感,就像是一个“隐形杀手”,潜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随时准备出来伤害我们。
我们害怕失败,所以不敢尝试新的事物;
我们害怕被拒绝,所以不敢向别人寻求帮助;
我们害怕被嘲笑,所以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
我们害怕被抛弃,所以不敢离开一段不健康的关系……
这些恐惧感,就像是一张无形的网,把我们紧紧束缚住,让我们动弹不得。
然而,这些恐惧感,其实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它们只是我们内心的一种投射,是我们自己制造出来的“假想敌”。
电影《心灵奇旅》中的乔伊一样,他一直梦想成为一名爵士乐钢琴家,但是,他却一直得不到演出的机会。
他害怕自己永远都无法实现梦想,所以,他紧紧抓住每一次可能的机会,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直到有一天,他终于得到了一个演出的机会,但是,却因为一场意外而错过了。那一刻,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彻底完了,他陷入了极度的绝望和痛苦之中。
但是,当他真正放下内心的恐惧和执念,开始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时,他才发现,原来生活中还有很多美好的事情值得他去追求和珍惜。
其实,恐惧感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的脆弱和不安。
当我们能够正视自己的恐惧感,勇敢地去面对它、接纳它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原来恐惧感并没有那么可怕。
作家张德芬说:“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我们内心的恐惧感,其实是我们自己制造出来的,是我们对自己的一种否定和打压。
当我们能够放下内心的恐惧感,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时,我们就会发现,原来自己可以变得如此强大和自信。
03 隐形攻击:我们内心的“软暴力”
除了恐惧感之外,还有一种隐形的攻击方式,也在不断地消耗着我们的精力,那就是“隐形攻击”。
隐形攻击,是指我们在内心对他人或自己进行的一种间接的、隐蔽的攻击行为。
这种攻击行为,不会直接伤害他人或自己的身体,但是,却会让我们在内心感到痛苦和不安。
比如,我们明明知道别人说的是对的,但是,我们就是不愿意承认,还要故意找茬、抬杠,以此来彰显自己的存在感;
我们明明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情,但是,我们就是不愿意承认错误,还要找各种理由和借口来为自己开脱;
我们明明知道别人对我们很好,但是,我们就是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好意,还要故意表现出冷漠和疏远的样子……
这些时候,我们其实是在用隐形攻击的方式来保护自己,避免自己受到他人的伤害。
但是,这种隐形攻击的方式,不仅无法真正解决问题,还会让我们在内心感到更加痛苦和不安。
因为,我们在攻击他人的同时,其实也在攻击自己。
我们在否定他人的同时,其实也在否定自己。
这种自我否定的感觉,会让我们变得越来越自卑、越来越焦虑、越来越迷茫。
电视剧《小舍得》中的田雨岚一样,她一直担心自己的儿子子悠会输给别人,所以,她对子悠的要求非常严格,总是逼着他学习、做题、上各种辅导班。
但是,子悠的成绩却并没有因为她的严格管教而变得越来越好,反而变得越来越差。
田雨岚感到非常焦虑和无助,她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的母亲,她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实,田雨岚之所以会对子悠如此严格,是因为她内心深处充满了恐惧感和不安感。
她害怕自己不够好,害怕自己会被别人嫌弃和嘲笑,所以,她把自己的价值感都寄托在了子悠的身上。
但是,这种寄托并不能真正解决她的问题,反而让她陷入了更加痛苦的境地。
直到后来,田雨岚开始正视自己的问题,勇敢地去面对自己的恐惧感和不安感时,她才发现,原来自己也可以变得如此强大和自信。
04 放下防御:找回内心的平静和力量
那么,如何才能摆脱这种“隐形战斗”的状态,找回内心的平静和力量呢?
答案就是:放下防御,接纳真实的自己。
放下防御,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完全放弃自我保护,而是要学会用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式来保护自己。
接纳真实的自己,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完全否定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而是要学会正视自己的问题,勇敢地去面对和改变它们。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克里斯一样,他曾经是一个一事无成的中年男人,妻子离开了他,他带着儿子相依为命,生活过得非常艰难。
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而是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努力地去改变它们。
他拼尽全力去争取一个股票经纪人的实习机会,哪怕这个机会只有半年的试用期,而且没有任何薪水。
他每天都要带着儿子去排队争抢收容所的床位,哪怕这个床位又脏又乱又吵。
他每天都要忍受着客户的拒绝和白眼,哪怕这些拒绝和白眼让他感到无比沮丧和失落。
但是,他始终都没有放弃自己,他始终都在坚持着、努力着。
最终,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成功地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股票经纪人,也赢得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成功。
克里斯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敢于面对自己的问题,敢于接纳真实的自己。
他没有被内心的恐惧感和不安感所打败,而是勇敢地站出来去迎接挑战和机遇。
所以,我们也应该像克里斯一样,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接纳真实的自己。
当我们能够放下内心的防御和攻击时,我们就会发现,原来自己可以变得如此轻松和自在。
我们不再需要为了迎合他人而隐藏真实的自己;
我们不再需要为了逃避问题而故意找茬和抬杠;
我们不再需要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而去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
我们可以更加真实地表达自己,更加坦诚地面对他人,更加自信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作家毕淑敏所说:“真正的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
当我们能够放下内心的防御和攻击时,我们才能真正地获得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我们才能真正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05 最后
当我们能够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不完美,坦诚地接纳自己的情感与需求时,我们就开始走上了自我成长与实现的道路。
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所说:“成为自己,是唯一的道路。”
只有当我们能够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接纳真实的自己时,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要勇敢地活出自己的真实模样,不为外界的眼光所左右,不为内心的恐惧所束缚。
愿我们都能勇敢地放下内心的防御和攻击,找回属于自己的平静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