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南赣乡约》
学员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是《南赣乡约》。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背景。咱们先生在南赣地区剿匪成功以后,开始了真正的教育,也就是化育人心的工作。阳明先生说剿匪这是一个开始,真正最重要的是通过教育来化育人心。在上一篇文章《教约》里,我们了解到阳明先生在当地兴办社学,对孩子们、对下一代进行一个教育。并且提出了具体的教育方法,这一篇文章是阳明先生提出了在当地以乡为单位的一种自制的方法。真正的化民成俗之法,就是《南赣乡约》。这篇文章可以给我们非常多的启发,我们会从这篇文章了解到,作为一个组织或者作为一个团队企业,甚至是一个社区,放大一点甚至是一个国家,如何治理好,同时这篇文章还给了我们非常具体的做法和细节。
我们可以透过学习有的放矢地支持我们线下的学习会,我们致良知学习会的组织还有学习模式,也是借鉴了南赣乡约的模式。,可以说整个的流程规范都非常的清晰明确。当我们读整篇文章的时候,你就能够感受到阳明先生良知启动后,自动生发出的所有治理的那些规则和方法非常的有效,而且也非常详细。一切又都是依照良知的告诉来做,通篇看完我就有一种感觉,好像在看一场电影,那个景象就在我的面前,你是一一的闪过。阳明先生说:“昔人有言,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不染而黑。”民俗之善恶,岂不由于积习使然。通过这几句话我们就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阳明先生看清了所有事物的真相。当看清所有事物真相的时候就能够去真的从心底里去接纳一切,同时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在生活当中看到一个结果,比如说这个地方,团队不好或者这个人不好。我们大部分的焦点都会放在不好的结果上面,但是不好的结果是有原因的。我们经常说范畴决定内容,不在因上努力,在根上下功夫,要想改变结果是不可能的。阳明先生说:民众的善恶它不是今天才善才恶的,它是由于长期的积习而造成的,一个人为什么会今天呈现出这个样子来,一个单位,为什么会今天呈现出这个样子?以及一个组织,一个环境、一个社区和国家,都不是今天的原因,是因为过去的这种习惯和习性造成的。今天的呈现它只不过是一个果,而这个果是由我们过去的所想所说所做,种下的1颗种子造成的。所以我们不要去抱怨现在的果,而要去真正看到那个因到底是什么。当我们真正看到因是什么的时候,我们也不要去抱怨因,我们要把焦点放在从现在开始,因此我做一些什么样的新的行动,未来才会有不同。阳明先生说那些弃恶从善的新民,这里说的新民指的是他的剿匪过程中,那些原来是匪寇,现在已经不做土匪了,回到村民了,改邪归正了,这样的人叫做新民。他们当年背其祖宗叛逆,伤人危害四方,先生说:难道仅仅是因为他们本性恶劣所导致的吗?他们的这些罪过难道真的是他们自己的原因吗?出现这些问题和我们官府的治理无道,教化无方有关吗?看这1段的时候,我心里就有一种共鸣感,他并没有去抱怨那些弃恶从善的新民,当年为什么去做叛徒?背弃祖宗,叛逆乡人、危害四方,而是他从这些人的错误来反省自己,一定是我的问题。而且阳明先生很肯定的表达,就是我们官府治理无道,教化无方导致的,另外大家作为他们的父老子弟,也未能够及早地在家庭中给予教育和训诫,平日未能在乡村里面熏陶影响他们,对他们没有这种的引导、扶持和这种劝勉。作为我们乡里乡村也缺乏往来联络和睦相处,对他们有时我们还会愤怒、怨恨相加,甚至于狡诈、虚伪、伤害,因此他们渐渐地转向了恶的一面。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与我们的官府,还有我们的父老子弟有根本性的关系,我们是难辞其咎的。这1段阳明先生首先面对事实,同时去反省自己,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如果我们自己不做到,我们想去影响别人,这个是不可能的。所以阳明先生在这里首先带领着大家反省自己,同时真正的表达出了这样的一份担当责任,而不是去受害。我们能够看清楚阳明先生在教育当地的乡民的时候,他并不是说去拿制度来要求大家,而是反而把所有的责任放在自己身上,放在官府身上,就是从自身做起,去影响身边的环境。这是没有任何副作用的一种做法,我们在管理一个团队或者治理一个地区的时候,拿着制度要求大家,自己不去做到,这个时候肯定会起到一种负面的反作用,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家人,我们的团队如果出现问题,我想一定是作为一个领导,我的责任,一定是我设定的范畴,我创造的环境出了问题,从而导致我的孩子、我的家庭、我的企业团队出了问题。当我们思路方向是朝向这个方向的时候,这个时候就会真正开始解决问题。如果不是朝向这个方向,如果是向外找,第一问题无解,第二很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会成为制造问题的更大的一个源头。我们看第2段。“呜呜,往者不可及,来者犹可追。故今特为乡约,以协和尔民。自今凡尔同约之民,皆以孝尔父母,敬尔兄长,教训尔子孙,和顺尔乡里,死丧相助,患难相恤,善相劝免,恶相告诫,息讼罢争,讲信修睦,务为良善之民,共成仁厚之俗。”这段文字的前面2句非常重要“往者不可及,来者犹可追”。也就是说过去的都过去了,我们没法再回到过去,但是未来我们确实可以创造的,我们今天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我们就可以创造一个不同的未来。阳明先生在这1段里,说明了制定乡约的目的,阳明先生设定乡约的目的,就是让所有的民众能够和睦相处。从今往后,不是关于过去,而是从今往后,凡是我同乡的民众都应该孝敬父母,尊重兄长,训导我们教育我们的子孙和顺乡里相互帮助,遇到患难的时候相互体恤,彼此劝勉向善,告诫不要去作恶,平息诉讼停止争端。讲信修睦,务必做善良之民,共建仁厚民风。这就是整个乡约的目的。这1段给我们一个启发,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我们是否知道为什么去做?我们做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看完这1段我们就知道了,所以乡约我们真正要去实现的就是让每一个人都好,所以没有任何原因不这么去做。同时,刚才我们也提到了,过去的都让它过去,我们不要再去追究了。最重要的是活在当下,创造未来。
我们看下1段。阳明先生说,“呜呼,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则己则昏。尔等父老子弟勿念新民之旧恶而不与其善,彼一念而善,其善人矣。勿自恃为良民而不修其身,尔一念而恶,即恶人矣;人之善恶,由于一念之间,尔等慎思吾言,勿忽”。这1段非常的重要,在实施乡约的过程当中,我们到底要用一个什么的态度来做这件事情?阳明先生在这段里表明了我们对待乡约以及对待每一个人的态度,是非常清晰的,先生说即便是极为愚笨的人,当我们去责备别人的时候,说别人的时候,其实都说得很明白。哪怕是非常聪明的人,当责备自己的时候,说自己的时候就变得糊涂了。阳明先生说的这句话,是我们在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我们也经常说,你看别人,说别人的时候一套一套的,说自己的时候就说不出来了。所以阳明先生在这里对所有的父老子弟说,我们不要老是念念不忘那些弃恶从善的新民,他们只要一念为善,即为善人,同时你们也不要自己觉得自己是良民,而不去进行平时的修养,你们只要一念为恶即是恶人。这一句,人之善恶只在一念之间,一个人的善恶不是我们看到外面的善恶。而是从我们这个念头就已经开始了。我们格物也不是隔外面的善,而是格我们念头上的恶念。因为你一念善即是实善,一念恶即是恶。所以大家一定要慎重,千万不要忽视。阳明先生知道在推行乡约的时候,大家一定会对那些弃恶从善的土匪,对他们会有看法。所以阳明先生在这里再次表达,善恶最重要的是我们念上的善和念上的恶。我们通过这1段,我们也发现在我们的团队或者组织管理当中,我们有的时候,只是修正员工,修正别人的行为,没有在大家的心念上下功夫,如果我们只是去修正别人的行为,他如果不能够从根本上去转变这个观念,这个问题是解决不了的。也就是说这个制度它要有,但是我们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领导者,如何支持大家在念上存善去恶,这个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我们做到这一点,大家才能够真正做到自律。我们最终的和谐、美满、幸福的结果才会真正的发生。接下来的原文,后面整个部分都非常精彩,也非常详细,包括如何去选出领导。对于不同的人如何对待,聚会的方式,出的钱,应该怎么做,如何去责善。后面这一部分非常详细的进行了说明。我们看这1段的时候就好像在看一个话剧一样,非常精彩。在这里我就不一一的在这里进行论述。
我们接下来直接去看这篇文章最后一部分。在最后这一部分,讲的是在一起共同责善,共同劝勉、共同总结的一个内容。结束以后,所有人都要起立说这段话。我们先看一下这段话。“凡我同约之人,明听申戒,人熟无善,亦熟无恶;为善虽人不知,积之既久,自然善积而不可掩;为恶若不知改,积之既久,必至恶积而不可赦。今有善而为人所彰,固可喜;苟遂以为善而自恃,将日入于恶矣!有恶而为人所纠,固可愧;苟能悔其恶而自改,将日进于善矣。然则今日之善者,未可自恃以为善;而今而之恶者,亦岂遂终于恶哉?凡我同约之人,盍共勉之!”阳明先生说所有我们乡约的活动结束的时候,所有人都要起立共同来表达这1段,就像一个宣言一样,或者每个人都要相互提醒。先生说作为人,谁能没有善,谁又能没有恶,每一个人都有善都有恶。我们通过这一句话,就能够感受到阳明先生那一刻良知之心,那个慈悲之心。同时我们为善的时候,虽然可能别人不知道,但是我们要不断地去做善事,日积月累,善行就累积在一起,最终一定会没有办法掩饰你的善。而且当我们不断的去做善事的时候,我们在先天的,就种下了这颗善的种子,有一天他是必然会长出来发芽、生长,必然会让每一个人都看到,同时也一定会有一个最大的回报和收获。当然在这里我们并不是为了炫耀我们的善,也不是为了那个回报,但是当我们日积月累,这个善越来越多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它就会呈现出来。那么为恶,如果你不知悔改,久而久之,必然导致罪不可赦,我们如果去做恶事,哪怕是那些小的恶,它累积在一起就会成为一个大恶。所以我们经常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乡约里面要表扬那些优秀的,要责善那些做得不好的。所以在这里阳明先生又提到,今天我们的善行被人表扬了,果然很开心和欢喜,但是你不要自以为是,以为自己做了善事就高高在上,就骄傲了,这个是不行的。如果那样你就接近于恶了,做了恶被人纠正你固然非常惭愧,觉得不够,觉得自己做的不好,但是如果你能够真诚地忏悔自己的恶性,那你就是真正的在渐渐的走上这条善的路。今日责善者不可以自视为善。阳明先生最后这1段,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乡约的目的,它不是为了约束大家,而是为了让所有人在念上为善去恶,整个乡约的目的就实现了。为善去恶的方法,就是去鼓励表扬那些善的,责善支持那些恶的,劝免那些恶的。我们同约之人一起共勉。最后我要表达一些注意的事项。当我们做了这样一个工作以后,我们最后对于这件事情我们要特别注意。我们虽然做了善,但是千万不能骄傲,做了恶也不能够堕落下去,要尽快的去恶从善。所以说整个乡约是说我们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让我们很清楚,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的态度是什么,我们的流程是什么,也就是说为什么做?怎么做?做什么?我们需要一些什么样的硬件?最终我们拿到要要拿到什么成果。另外还有一些什么样的事情,是特别注意的事项。阳明先生这一篇文章其实是给我们做了一个榜样,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对这一篇《南赣乡约》,认真的学习,希望能够从中有所启发和收获。 好,今天我们就到这到这里,感恩阳明先生的智慧指引,感恩所有志愿者的担当与付出感恩同学们的认真聆听,感恩大家。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想起教导孩子,让他去写作文,出去玩的时候要写游记写日记。当时感觉是教导孩子,听点评责善老师说的,最后孩子厌学了,儿子想到了曾经被你死死的教导,死死的读书呀写作写日记呀,他有痛苦的体验的时候,他就不喜欢学习了,也不喜欢跟你岀去玩了,而当时的我并没有学会如何引导孩子。
后来想到朋友说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原来是孟子的话。朋友也说“有问题看自己,我是一切的根源”。朋友学了三年,有长进,当刮目相看,自己今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带着老师的教诲,朋友的劝诫,改正自己,对孩子对家人多看优点,少说缺点,放大优点,忽略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