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了解到,激励可以帮孩子塑造独立的性格。其实,不仅仅是独立的性格,乐观、积极、善良、勇敢、自尊等等一切良好的性格或行为习惯,都可是通过日常的激励或赞赏,一点一点地打造出来。
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纳撒尼尔·布兰登在他的著作《自尊心理学》里提到: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将直接影响到他的核心价值观,以及是否有积极的心态。自我评价,还会影响他的思维方式、情绪、希望以及人生目标,同时也影响到他的行为。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有积极的自我评价呢?
事实证明,在家里经常得到父母赞赏的孩子,比起那些得不到赞赏的孩子,自我感觉会更好,也更乐于接受生活的挑战,更愿意为自己设立较高的目标。
所以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话题就是如何赞赏孩子,帮孩子建立正面真实的自我形象。
首先来看第一个重点:用描述代替评论。
用描述代替评论
赞赏孩子这个事儿,虽然非常有用,但也是需要非常谨慎的。有时候善意的赞赏也会招致意想不到的反应。举个例子吧,假如吃晚饭的时候,你家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为了招待客人,你手忙脚乱地开了一个罐头,做了个非常简单的汤,结果客人说“你真会做饭”。听了这句话以后,你会觉得客人是在真心赞赏你吗?你心里会想,这明明就是个罐头嘛,客人这么说,肯定是在奉承我。
对于孩子的表扬也同样是如此。如果你总是随便地评价挺好、真美、太妙了等等这些比较空洞的词儿,会让孩子产生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孩子会觉得,唉,爸爸妈妈根本没看明白,他们只是在敷衍我。正确的赞赏方法是什么呢?是用赞赏的语气,描述你所看到的,和你所感受到的,而且孩子听到这样的描述以后还能够赞赏自己。
举个例子:四岁的孩子从幼儿园回到家,手里拿着一张纸,上面是一些铅笔涂鸦。他的小手高高地举着画,问你:爸爸,我画得好吗?一般父母的反应就是:画得非常好,真棒!但是这种模糊的赞赏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正确的做法是:你画的一个圈一个圈又一个圈,一个拐弯一个拐弯又一个拐弯,点点点,线线线,真不错,爸爸都看明白了。孩子听了以后,会疯狂地点头。然后你接着问:你怎么会想到要这么画呢?孩子想了会说:因为我是个艺术家。你看,这就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孩子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家长认真描述以后,就会充满信心,越来越认可和了解他们的能力了。这样一来,你的赞赏才真正起到了作用。
这个例子说明,当你看到孩子好的行为,就要认真地去体验并且详细描述出来,这样会比简单的一句“你真棒”效果要好得多。
需要注意的是,当你用描述的方法表达对孩子的赞赏时,孩子可能会重复不停地去做这件事情。比如说,如果你想让孩子停止吹口哨,就要避免说“你已经知道怎么用口哨发出声响了。”如果你不想让他再爬到单杠上面,就不要说“你爬的真不错。”毕竟赞赏会鼓励孩子再来一次,并且会更努力的去做。换句话说,赞赏是把双刃剑,要有选择地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