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岁开始一直到青春期,是培养情绪管理能力的关键时期。倘若没有良好的管理能力,无法化解青春期的情绪风暴,它必然强烈地冲撞和损害亲子关系。
情绪发展大致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情绪模仿期;
第二阶段,情绪理解期;
第三阶段,情绪管理期;
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需要等孩子3岁之后,事关大脑发育、自我认知,但对情绪的认识则要从小就开始了。
第一阶段,3岁之前,是情绪模仿期。
培养情绪管理能力是3岁以后的事,3岁前的情绪模仿期很难进行有效的能力培养。
小孩子3岁之前情绪很多,这个年龄的孩子很想让父母理解他,但他的语言能力还很弱小,说不出也表达不清。
基于这样的原因,他的内心会焦急,同时又没有相应的情绪管理能力,孩子能够做的就是各种父母眼中不合理的行为,乱丢乱扔、打砸和搞破坏。
3岁以前,孩子以自我中心,所谓自我中心,他还没有明白我、你、他的区别,没有物权的概念。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这个世界只有“我”,要吃什么,要玩什么,要做什么,都以“我”为主。
以“我”为主的世界是容不下别人说的事情的,即使是颇具权威的父母也是如此,这也就是为什么不太适合在这个“情绪模仿期”去教孩子学习情绪管理的能力,让孩子学会自我情绪控制。
但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这个阶段的情绪反应能力已经有了,也就是对情绪颇为敏感。既然是“情绪模仿期”,当孩子感知到“情绪”时,很自然地开始“照葫芦画瓢”地全盘接收。
所以,父母的情绪教育就以此为基础着重于这个方面:
给予正确回应,避免“针尖对麦芒”般的硬碰硬
试想一下,孩子本身就处于模仿阶段,倘若父母吼叫,或者责备、训斥孩子,那么孩子也就学会了这种“情绪”样子,同样使用批评、攻击、限制的语气和处理方式,情绪更为恶化。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根本不会知道这种方式会给情绪管理带来巨大的危害,反而成为他唯一的处理方式。
反之,父母态度温和,付诸于平静解决问题的方式,再加上相互间的交流,同样会让孩子学习和模仿。
所以,父母对待孩子情绪的方式,就是引导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式。
尽管说这是孩子在情绪模仿期要做的,但在其他年龄段,在其他情绪发展时期,也同样适用。
关于孩子“情绪模仿期”的教育,你认为该如何做呢?
其他两个阶段,情绪理解期、情绪管理期的教育话题请关注后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