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奶蜜盐2》小组共读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
—— 培根
今天是写作研修班的第二天,满满当当的课程,大脑处于十分兴奋的状态,不断地吸收着新知识,完全没有疲惫的感觉。晚上的读书沙龙《奶蜜盐2》共读活动,以小组讨论为单位,分两个版块进行。首先是全员自由默读十分钟,然后从每组抢话筒开始,每组派一名代表谈读后感,就事论事,原本以为会是“一团和气”的局面,没想到大家都是争先恐后地想要表达自己的阅读和所思,以文本为基础,大家都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侃侃而谈,真的让人大开眼界,而且大家谈论的都是有据可依,有例可证,有话可说,有意可达。某个章节里的一句话,都可以成为大家争相论证的论点,足可见大家阅读的仔细、扎实和思维的敏捷与细腻。
书中自有颜如玉。翻开《奶蜜盐2》,习惯性地从目录、序言开始浏览,但是考虑到大家可能会从头看到尾,所以将书打开,翻到《让孩子感受尊重,跟孩子也要“好好说话”》环节,这一小结2000字+,也许是养成了给书画“花脸”的习惯,在笔尖的驱使下,顺手地写下了自己的读后感言,将文章看完便提取了五个关键词,记录自己的思考。
尊重。“一个不会好好说话的孩子背后,往往有一个不能好好说话的家长。”真的是道出了亲子关系中常见的不会沟通的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是存在根源性问题,若是没有找准源头要害,父母可能还找不出问题究竟出在哪?其实为人父母,首先要眼中有“人”,孩子是一个独立的鲜活个体,是除了和父母有辈分区别之外,他们是一个拥有与父母有平等交流对话权利的人,有时候父母会抱怨孩子很难沟通,殊不知孩子不会沟通的背后是因为有居高在上的不能好好说话的父母,因为他们的榜样示范,以致于孩子们有样学样般的“故技重施”地呈现在成年人的面前。因此,学会尊重,充分认知到孩子其实是一个有自己想法而且模仿能力很强的鲜活个体,构建平等的对话交流沟通模式是融洽亲子关系必修课。
理解。成年人的世界里,孩子永远是小朋友,其实他们除了年龄小,社会阅历相对不足之外,我们对成年人说话的语气、眼神、内容及评价都是能够用他们自己的评价方式来判定的。书中这句话“你说话的方式是否得当、得体、是否能够让孩子感觉到你对他的尊重。”让我们能够从中读出很多重要信息。常言道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其实我们在与他们对话时是否尊重了事实或他们的期望,孩子的内心是能够觉察出你的回答或对他们言行举止的描述是否是他们想要的结果,尽管他们年龄小,但对于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而言,每天他们都有大量的信息输入,父母或老师的每一句关于他们的评价他们都是能够牢记于心,而且会很在意大家对他们的评价,所以我们在与孩子对话时,一定要把握好“度”,千万不能胡乱点评,以免在不经意间在孩子的内心世界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共情。“有时候要看场合,当着众人的面,千万不要批评孩子。”我想没有人愿意在众人面前被数落或被批评或被比较,成年人如此,孩子亦是如此。我们都会明白在与人对话时,换位思考的重要性,而现实操作中,我们可能会更多地先入为主,仅凭自己的是父母或长辈的身份,全然不顾不分场合地劈头盖脸地一顿数落或谩骂,以致于孩子对这样有父母参与的场合会感到害怕而拒绝这样类似的活动,隐性的伤痕便是孩子们与父母会渐行渐远,最开始是言行举止对父母有所保留,继而便是从内心深处开始疏远父母。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因为作为老师的我们在对学生的生活环境背景调查的时候,孩子们往往会有这样的答案要告诉老师。
思考。“要让孩子有自知之明。”助人自助,不仅适合成年人的世界,就连我们认为是孩子的儿童也需要构建这样的自我成长模式。如今被大家认为的各种“卷”态生活,已成为大家茶余饭后高频闪现的谈资,但是真正面对要激发孩子自我反思的时候,大多数父母都认为孩子还小,即使父母已步入垂髫之年,只要父母在,60岁的老人都是孩子,于是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父母很喜欢为子女操心,尽管增广贤文里有提到“莫为儿孙做马牛”,但传统的育儿经验里,父母为孩子思前想后成为了他们的乐趣和必备技能。正是由于大家没有给予子女太多反思自己、反思生活、反思现实的机会,才会早就他们有赖就赖,有靠就靠的不思进取的心态,也会出现如今大家口中说道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因为他们没有养成思考的习惯,没有目标感,加之周遭的环境可能是许可他们“不作为”,以致于让“思考”二字在他们的字典被撕页。
放手。“我们身边真的有很多人没法跟别人好好相处,……是其父母对教育的理解以及他成长的环境出了很大的问题。”咿呀学语的孩子是很可爱的,当他们一岁左右,父母就会尝试着让他们自己开始练习独立走路,尽可能地让孩子丢掉影响他们独立行走的辅助性工具。这是我们肉眼可见的显性“放手”,而我们隐藏于学习、生活、工作中的“放手”往往是父母们最易忽视但很重要的“细节”教育。因为在父母眼中,孩子永远是孩子,他们对孩子的各种不放心总会表现在具体的一日三餐、一言一行、一颦一足中,于是我们经常听说“未断奶”的成年人这样的词汇或案例,恰巧应证了父母们并不知道“放手的爱”是对孩子独立自由成长的一种生命成全。毕竟他们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他们需要有独立的时空、独立的主见和思考、独立的人格的去立足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有一定的判断力和思考力与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这是孩子们必须面对的生存现实,远非父母所能够代替的。
书中自由黄金屋。如何在黄金屋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家庭教育“宝典”,需要我们家长能够依据自己的原生家庭、生活环境、生存处境来进行精挑细选,而不是一概照搬地上演拿来主义。养育孩子是父母一辈子的责任和义务,任何人都无法取代孩子的家庭教育,老师和同伴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也只是孩子遥远人生旅途中的过客。要想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父母要成为营养师,合理安排一天营养均衡的餐食;要想拥有健康的心灵,父母要学会成为心理咨询师,密切关注孩子每一个成长关键期;要想孩子拥有良好的与人交流沟通能力,父母要学会成为沟通达人,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生命向阳向上向善成长的心灵给养。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在养育孩子方面,父母必须与时俱进,常学常新,如同日常生活所需的奶、蜜、盐一般融入到日常现实生活中。育儿没有捷径、亦不能简单照搬、或粗暴拿来,而是需要父母用心用情过滤,培养孩子独立和坚韧的性格,才能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享受父母给予他们高度的关注、及时的关爱和有效的关心,让孩子成为他们自己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