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了新娘子,武子一行人,就开始回家。武子家也准备好了迎接新娘子,接新娘子的人是有讲究的,必须儿女双全,儿子多的是首选。说是由她接的新娘子,将来和她家一样,儿女都有。
八十年代左右,体力劳动还占大多数,所以人们对于儿子的数量是多多益善的。
很快到了村口,接新娘子的人和看热闹的人,早都在等了。武子妈也被打扮的像个妖怪一样,坐在那里,等着一会在前面扭秧歌。
鞭炮一响完,新娘子依旧坐在车上,她在等红包或者是其他礼物,还在等武子本家的女人来说好话,不能显得自己嫁不出去一样,架子要摆好。
接粉的是一个是村里一个四十多岁,长得不错的婶子,她生了一个女儿、两个儿子,村里人都说她有福气。武子妈特意叫她把新媳妇扶下车,再扶进门,这就是接媳妇。
媳妇进新房,也是一番周折。昨晚给武子压床的几个本家弟弟,早就跑到新房里面,把门从里面关起来,等着一会要红包。
不到几分钟,粉就到了门口,旁边自家的姐姐怎么叫都不开,也是重复一句话:”开门要费用,要大的”,和在粉家一样,给了几个红包门就开了。
粉娘家送亲的,席里就坐等开饭。陕西农村很多地方,是吃两顿饭的,上午十点一顿,下午四点一顿,谁饿了再去吃馒头。
中间这几个小时,客人在其他地方转转,或者找个地方休息一会,下午吃完饭,有人开车把他们送回去。
下午等客人都走了,村里人自己才开饭。武子的几个婶子,帮忙给武子整理房间,东西放不完了,她去找武子妈说:“嫂子,怎么没看见高低柜,我记得有”,武子妈这会头都痛说:“你先挤挤放到其他地方,回头我找找,拿回来了就丢不了”。
武子妈过了几天,才想起这件事,他问武子,武子一脸懵,她自言自语地说:“那么大一个柜子还能丢了”。
半年后,粉的哥哥结婚。武子全家都去了,下午回来,武子妈就说:“我就说你们结婚,我送到你家的柜子,怎么没拉来,原来是你家留给你哥了,这都叫什么事,只顾儿子,不顾女儿······”,她还想说,武子爸说:“行了,不说这些了,知道柜子没丢就好,过几年帐还完了,再叫人给武子做一个”。
一家人都不出声了,粉一言不发回了自己家,洗都没洗就躺到床上。留下武子和父母,武子爸抽完一锅烟,在椅子上磕烟嘴,对着武子说:“粉是个好娃,嫁到咱家,天天第一个起床,喂猪、扫院子、烧水,下地劳动,你看看有几个新媳妇能做到,为一个柜子伤了和气,不值得。再说这事她肯定不知道“。
武子本想劝说一下粉,可回到自己房间,粉已经睡着了。第二天一早,就不见了人影,中午也没回家吃饭。全家人这会才着急了,到处找、到处问,有个老人告诉武子,他早上看见粉,在去山上的地方等车。武子赶紧告诉他妈,两人一商量,觉得是昨晚上话说重了,粉生气跑回娘家去了,再说除了娘家她也没地方去。
武子打算先去浇地,到下午找个车,去把粉接回来。下午饭他匆匆吃了几口,就叫上车去了粉家里,车走了一大半路时,武子远远就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手里拿着树枝赶了两只羊,正在路上走。
武子赶紧让车停下来,跳下车,大声喊叫。粉看见是武子,站在原地不动,等武子到了跟前,粉就哭了。武子急了说:“你这是咋了,哭什么,怎么把羊赶到这里来了”?粉又哭了几下说:”走回去再跟你好好说”,武子也没再问,粉把羊抱上车,一路上都没再说话。
回到家,武子叫他妈再做些吃的,粉还没吃饭。武子妈赶紧热了几个馒头,打了五个鸡蛋炖上。武子和粉,先把羊安顿好,拿盆端了些水给羊喝,又在盆上面撒了些包谷糁,才回到家吃饭。
武子又吃了两个馒头,吃了几口鸡蛋,就叫粉把鸡蛋全部吃掉。粉对武子说:“我今天是专门回去看柜子的,和我爸妈吵了一架,把我以前放的羊带了两只回来了,以后我来经管羊,你早上没事的时候,送一下羊奶,挣了钱再买个柜子,买个大的”,武子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过了一会才说:“你这么做,你爸妈会不高兴的,过几天把羊送回去吧”,粉说:“本来这件事就是他们做的不对,拿我的彩礼,柜子也拿走了,当初说好的除了钱给他们,剩下的东西不能动的”,武子就不说话了。
过完年,春天一到,粉去地里干活的时候,就把羊带着,拴在树上吃草。天黑回家的时候,再割上一捆草背回家,没过多久,他家的羊就开始下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