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经·上德不德章第三十八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苏辙:圣人纵心所欲不逾矩,非有意于德而德自足。其下知德之贵,勉强以求不失,盖仅自完耳,而何德之有?
原成: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原成:理顺人与自然关系之谓道,理顺人与社会关系之谓德,理顺关系之谓道德。“德”本无上下之别,参与好恶,则有上下之分矣。以“道”约束自身来理顺人与社会的关系,凡事抑制好恶,称之为上德。以主观意志约束自身来理顺人与社会的关系,凡事依赖好恶,称之为下德。约束而不干预,谓之不德。以不德存德,谓之有德。以爱恨胁迫万物,谓之不失德。以不失德存德,德亡矣!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苏辙:无为而有以为之,则犹有为也。唯无为而无以为之者,可谓无为矣。其下非为不成,然犹有以为之,非徒作而无卫者也。
原成: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
原成:以,所也。上德者,尚德。尚德者,以“道”约束自身。衍生万物而不衍生自身,故无为。约束而不干预,故无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苏辙:仁义皆不免于为之矣,其所以异者,仁以无以为为胜,义以有以为为功耳。德有上下,而仁义有上无下,何也?下德在仁义之间,而仁义之下者,不足复言故也。
原成: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
原成:上仁者,尚仁。尚仁者,以主观意志约束自身。上义者,尚义。尚义者,以主观意志约束自身。为之者,胁迫之称也。有以为者,有事也,造端生事之称也。以好恶之心视物,必“为之”爱恨之情,必“有以为”于物。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
苏辙:自德以降而至于礼,圣人之所以齐民者,极矣。故为之而不应,则至于攘臂而强之;强之而又不应,于是刑罚兴而甲兵起,则徒作而无衍矣。
原成: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
原成:上礼者,尚礼。胁迫不足而加之以武力也。礼者,束缚而干预之谓也。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苏辙:忠信而无礼,则忠信不见,礼立而忠信之美发越于外。君臣父子之间,夫妇朋友之际,其外桌然,而其中无余矣。故顺之则治,违之则乱,治乱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发,故日乱之首也。
原成:故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
原成:失,违背。后,犹来也。人是自然产物,人是有自我意识的自然产物。自我意识燃起的好恶之心,使人在不知不觉间,以爱恨之行走到了自然的对立面,从而违背了以“道”约束自身的自然规则,而站在了自然的对立面上。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苏辙:圣人玄览万物,是非得失,毕陈于前,如鉴之照形,无所不见,而孰为前后?世人视止于目,听止于耳,思止于心,冥行于万物之间,役智以求识,而偶有见焉,虽自以为明,而不知至愚之自是始也。
原成: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原成:主观意志之极至者,必前置齐同人之过错,以取代司杀者也。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苏辙:世之鄙夫,乐其有得于下而忘其上,故喜薄而遗厚,采华而弃实,非大丈夫,孰能去彼取此?
原成: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皮而取此。
原成:厚于约束,薄于干预。抑制好恶,充实变化。
除特别注明外,所有文章为作者原创文章,作者保留原创文章的一切权利。
如果此文对你有点滴帮助,请点赞关注作者,给作者以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