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高考成绩出来以后,杨正堂很少外出,他总感觉别人都在看他家的笑话。其实当时正值农忙季节,人们又要锄谷子地,又要给玉米施肥,还要给豆子打农药。那年代家里要是没有上高中的,连几月份高考都不知道,谁有闲心关心他家的事儿,村里人关心的无非是谁家庄稼长得好,谁的农活儿做得精细。与其关心别人家孩子考没考上大学,还不如关心关心自己地里的庄稼实在。
杨建国看着父亲悲观失望的样子,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曾提出去二臭的工地干活儿,但被杨正堂拦住了,所以只能每天默默地跟着母亲下地干农活儿。
其实,对于高考落榜的杨建国,杨正堂心里也有一个不成熟的打算,因为当时乡中学缺英语老师,杨正堂想凭他跟校长的关系,让儿子暂时去做代课老师还是有把握的,只是没得到校长的同意之前,他还不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杨建国。至于去二臭的工地干活儿,他觉得降低杨建国高中生身份。
当时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个位于大山深处的县城也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县里决定在杨家坪附近建一个火力发电厂。这消息一出,便如一阵风从县城吹到南河镇又吹到了杨家坪。县里决定在杨家坪和附近村子招若干名占地工,属于临时工性质的。再通过考试招一部分合同工,这一部人必须通过县里的考试。
得到消息的杨正堂就开始开始筹划,他想着让杨建国通过考试进入电厂,以建国的知识是绝对没问题的。再让杨二臭以占地工的身份进入电厂。这样两个儿子工作问题就暂时解决了。这样想着便把心里光宗耀祖的大计搁下了。毕竟能进国有企业上班也属于铁饭碗。他把自己的决定告诉建国让他复习准备考试。
电厂的招工考点就在县中,杨建国参加考试时候碰到不少和他一样落榜的高中同学,监考老师是他们高中老师,考题也很简单,可以说一切顺利。招录名单也很快出来了,杨建国自然是榜上有名。这对杨正堂来说虽是预料之中,但心情也舒畅了不少,渐渐开始外出走动,他任教的学校也开学了。
杨正堂的同事任书安听说杨建国要到电厂上班了,高兴之余便让杨正堂请客喝酒。杨正堂也因建国高考落榜的事失落了一些日子,想着跟老同事一起喝点儿酒聊聊心事也好,回家告诉建国他娘准备酒菜,又让建国骑车到邻村杨二臭干活儿的工地把领活的李喜贵匠人也叫来,毕竟二臭跟着他的一年多也没惹什么事,也该请人家喝顿酒表示表示了。
晚上杨正堂 任书安 李喜贵三个人在杨正堂的小院里喝起酒来。杨建国和母亲俩人端茶倒水的支应着。杨正堂先对李喜贵表示了感谢后,仨人便推杯换盏地喝了起来。既是杨正堂做东,自然酒喝得要多点儿,酒至半酣,杨正堂把自己打算让两儿子同时进电厂想法合盘托出。两人都觉杨正堂想的周到,不免恭维他几句。谁知这一恭维竟是触动他内心脆弱之处,杨正堂大骂起两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