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关系》阅读笔记1

导言 欢迎来到真实世界(1)

全能感的四张面孔

在你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先问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心理算健康的?或者说,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对此,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给出了非常简明的答案:自信和热情。

当活力能滋养自体时,就是自信;当活力能滋养客体时,就是热情。

如果初学心理学,刚刚接触到科胡特这个说法,你可能会觉得这个说法一点都不深刻,但如果你对人性了解得越来越深,特别是被科胡特所说的另一个概念所深深纠缠时,你会深切地感受到,走到自信、热情这一步,实在是太不容易这另一个概念,就是全能自恋。

全能自恋是婴儿最原初的心理,因此也是人最原初的心理。它的逻辑是,“我一动念头,世界就该按照我的念头而运转”。当全能自恋受损时,人会产生自恋性暴怒。我将其称为“全能暴怒”,觉得这个词比“自恋性暴怒”更合适一些。受全能暴怒驱使时,人会产生毁灭欲。

如果全能自恋和全能暴怒能直接表达,人就会感觉到自己很有力量。但是,在既不能表达全能自恋,又不能表达全能暴怒时,这份能量并不会消失,而是会转而压制自己。这时,人会体验到彻底无助。

同时,人还觉得像是被外界的一股力量压制,因此会产生被害妄想,觉得有一个无比厉害的人、机构或神魔在破坏着自己的各种事情。

全能自恋、全能暴怒、彻底无助和被害妄想,我们可以把它们概括为“全能感”,这是全能感的四种经典表达。

除此以外,全能自恋还有非常复杂的变化。我在咨询和日常生活中,发现全能自恋简直无处不在。

我认为这是因为这些内容戳中了大家的心,一开始容易觉得,“啊,我身边有一个这样的人”,后来发现,“哎呀,这说的不正是我吗”!

我开全能自恋主题的讲座时,也常有人问我:“武老师,这个话题我想深入了解一下,请给我推荐几本书吧。”可是抱歉,除了《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这样一本偏专业的书之外,我真不知道还可以推荐其他什么书。

现在,我可以推荐自己的这本书了,我希望自己不仅能写清楚全能自恋的深层逻辑,还能写透我们身边常见的各种现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