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觉得自己是一个敏感多疑的人,为此还烦恼过一段时间。我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呢?有一次我复盘自己的经历,发现自己非常敏感,别人的一个否定用词、一次皱眉、一次黑脸,我都会自动归因成是自己做得不够好。
比如,有一次我满头大汗地做了一顿饭,女朋友吃了一口青菜后,突然说:“今天的青菜好咸。”听到这句话,我的第一反应是她在怪我放太多盐了。过了一秒钟后,我又觉得自己这个想法也太“敏感”了吧。
其实,这种“敏感”时刻在亲密关系中很常见。大多数人很容易将别人的感受,当成对自己的指责。
比如,女朋友来“大姨妈”心情不好,这本来是生理反应导致的情绪不稳定,但是我感受到之后,很容易产生一种“她是不是在怪我”的想法。又比如,在吵架时,她的语气稍微重了一些,我就会觉得她是讨厌我才会说这么重语气的话,丝毫不会去思考她只是因为处于争吵状态中,很容易愤怒而已。
适当反思自己,有利于自我成长,有利于关系的优化。但是过度反思自己,反而会导致自己走弯路。过度反思容易在客观的事实基础上得出错误的经验总结。
比如,我对自己的敏感行为进行了经验总结,认为自己是一个敏感多疑的人。这客观、全面吗?不太够。更客观的说法是,我拥有高敏感人格。它只是一种人格特质而已,人群中有15%~20%的人属于这种人。
高敏感就好比在普通人的感知能力基础上加装了一个显微镜,任何事情、情绪都会被放大到分子级别,所以我对任何事情都异常敏锐,能感知到一般人感知不到的点。也正是因为感知能力太强,好的事情会被放大得更好,而坏的事情也会被放大得更坏,于是就非常容易被环境所影响。
太宰治说过一段话,精准描述了高敏感的特质:
“我想一辈子做个钓鱼人,像个白痴一样生活。”
“你做不到的,你太容易理解鱼的心情。”
高敏感人格并不代表着什么,也不是一种病,就是一种特质罢了。甚至在合适的环境中,高敏感还是一种天赋。
比如,我的高敏感在咨询过程中,简直是“开挂”一般的存在,能够让我高效而精准地识别很多细节和多角度思考问题。这种超强的感知能力,是非高敏感人群需要通过刻意训练才能做到的。
但是如果放到一个不适合的环境中,比如需要强社交的环境中,对于高敏感的人而言,就是灾难了。我高一第一次尝试住校时,躺在宿舍的床上,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浑身不自在。后来,当我清楚意识到我的敏感反而是一种天赋时,它就不再是我的负担,我甚至还为之自豪。我的性格特质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我还是那个高敏感的人,但是停止过度反思后,一切都变了。
过度反思容易让我们只盯着敏感的坏处;客观反思会让我们既能看到敏感的坏处,也能看到敏感的好处,做到充分又全面地认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