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需要在科学的、理想的、可以落地的理念指导下的实践。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首先目标要准确,内容明确,再关注教学过程。教学目标定位精准了,学生的学习目标才准确。在关注教学过程,我们更要重点关注教师采取的策略,让学生学会了,这才提高了课堂效率。
所谓教学生学,就是要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模式,就是要提醒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在哪里,容易犯的错误有哪些,如何应对,如何避免。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学了什么,学会了吗?学习的过程是怎样的,也就是所谓的“教-学-评”一体化。
所谓备课,说明白了,就是想清楚与如何说明白两大问题。至于形式和规定,那是要看备课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
教学就是重复的过程。重复是学习的必然,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训练。学习策略是精细编码和机械负荷的结合。机械复数就是重复。
所谓的学习自觉,是要通过外部的条件和任务进行推动的。作业和考试便属于此。
我们对世界的大部分认知都来自其他人的知识。这些知识有着多种呈现形式,故事、轶事、理论信仰体系等,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多读书,才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才能指导实践。所谓研究,最好是从研究文献开始。
教学过程无非是个搬运的过程。教师要想办法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搬到自己执教的学科知识的框架里,这大概就是所谓建构与解构的结合。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因此要因材施教,要时刻关注学情。所谓尊重差异,就是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场景,采取不同的策略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