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有人言:儒为血肉,道为筋骨,佛为精神。这也是儒释道传统文化在很多知识分子心中的心象。
人们常用【仙风道骨】来形容清净修行的道人风貌。
道家,就像隐在山中若隐若现的道观一样,不在红尘,亦不离红尘,不在人间,亦不离人间。便是有常人难至的【神仙居所,福地洞天】,也多在地球上人迹罕至之处,便是王母娘娘的瑶台仙池,传说也在人间的昆仑之巅。
这些道家文化的心象,非常传神地表达出了道家在中国文化中的特色——既超越尘世,又不离尘世。
道家文化,比儒家文化更为源远流长。中华文明的人文始祖,伏羲与黄帝,皆是道家文化的始祖。
道家文化所创造的最重要的心象即是【气】与【阴阳】。
在天地未分之时,整个宇宙即是一团【混沌之气】。此混沌之气静久生动,一动而分阴阳,阳气上升,浊气下降,天地遂分。阴阳二气交感作用,所生和气,聚而成形,遂有人类。以人类的角度来看,即是气聚则生,气散则死。以气的角度来说,气聚气散只是气的运动变化过程,除了气,没有其它。而气散了之后,仍会再次凝聚,再次凝聚的气,可生在人间,亦可生在天上或地下。
人禀中和之气而生,所以中和是人类生命之气的本源。儒家关注生命在人间的生活,遂以中和之气为重,倡导中庸之道。
道家则于儒家的基础之上,向【天】看齐。【天】为【阳气(清气)】所生,因此,将生命之气的修炼向【清静、清净、清虚、清明】的方向发展、转化、转变,即可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凡人】也就升华成了【神仙】。
而且,在道家看来,如果不修行的话,人类生命必然会向下堕落——欲望越来越重,气越来越浊,精神则会越来越昏沉、灰暗。当堕落到一定程度,就无法维护再生为人的气质水准,而不得不向下堕落成鬼魂一类的生命。
道家修行的境界,也有不同的品级,如鬼仙、地仙、人仙、神仙、天仙、大罗金仙等。
另外,如果凝聚的阴阳之气不是中和之气而是偏于某种特性,就会变成动物、妖、怪、精灵之类的生命。
所以,坚持儒家之道的修行,至少可以保持【人】的生命【气质水准】,下一世仍有机会做人。如果以儒家修行境界为基础,进入道家的修行轨道,那么只要方法正确,修炼精进,则【神仙】可期。即使再生为人,智慧、才华等也会远高于一般人,而且一世修不成,可以接着修。
以上所说,即是道家文化在大多数中国人心里的【心象】。
若深入道家内在,则另有一番风景。之前在写《视角法则》《视角学概论》时,对于老子和庄子,曾有过一些解析,这里不再赘述。
这里只谈一下,在心象学的视角下,道家文化有哪些重要的心象,可供心象学借鉴和化用。
首先,就是【道】的心象。
可以说,从伏羲、黄帝,到老子、庄子,【道】经过若干代道家修行者的努力,非常成功地将【道】这个文化概念打造成了中华文明中最重要、最核心、最根本的【本体性智慧心象】。甚至可以说,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以及后来传入中国并被中国化了的佛家,本质上都是在伏羲、黄帝等上古道家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分流、壮大而来的。所以,中国文化究其根本则只有一种文化,那就是道文化,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慢慢地培育出三课大树而已,而这三棵大树是生长在同一块土地上的,不仅是土地,包括整个宇宙,天上地下,古往今来,全部都是【道】的领域,无有其它。
也只有在这样更深更广地层面上去体会和领悟【道】文化,我们才能准确地把握到【道】的脉搏,体悟到【道】文化的智慧精华。
在这样的层面上,【道】必然是究竟超越的,而且远比儒家之【仁】更为超越。
可以这样说,【道】是【仁】的根源,【仁】是【道】在【人间】的【显化】。
但【道】的领域远远超过了【人间】,【上穷碧落下黄泉】,天上、地下、人间、异域,但凡宇宙间的一切,即属于【道】的范围。
所以在道家文化里,对各种神仙境界、神异之事、怪异之事的描述,多得不可尽数。这也没什么奇怪的,就跟某一天人类造出了宇宙飞船,可以以接近光速的方式进行时空旅行,进入各种各样的星系、星球、外星生命世界一样。
但道家本身对于神怪之事却【见怪不怪】。为什么呢?因为,不管什么样的神怪,本质上皆是【阴阳之气】而已。
而且,道家坚信,只有向着【清静、清净、清虚、清明】的方向修炼,才是修行之正道。
所以道家修行之路径是十分清晰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
修炼的心法也很清晰:致虚极,守静笃,常清常静,常静常清,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其他的,皆属小道、小术。
笔者在观心修行中,曾以【静、净、清、明】作为心法口诀,其实就是对道家智慧心象的借鉴。
【静、净、清、明】,说的都是【心】的状态,以及对【观】这个修法总纲的要求。
《庄子》中有更具体的修炼方法,如【齐物】【镜心】【心斋】【坐忘】【撄宁】,这些都是非常重要而珍贵难得的道家修行妙法。
这些方法,是在【清静、清净、清虚、清明】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提升、升华。
修炼到【撄宁】的境界时,不仅达到了究竟超越的智慧境界,而且在生命示现的境界上亦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
《庄子》这样来形容: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其中,至人是基础,即实现了究竟超越的第一步——超越了自我(小我),神人则进一步超越了自我(大我),而圣人则达到了智慧圆满的究竟超越——超越了一切语言、概念、定义、名相等,即超越了一切心象。
那么,实现了究竟超越之后呢?【和其光,同其尘】,这时表面上已经看不出他与众人有什么不同了。可是他的生命已经成了【鲜活的道的显现】。他甚至不再倡导什么,比如【仁】,比如【中庸之道】,但他的生命本身却流溢着道的生机、道的智慧、道的芬芳......
若用比喻来形容,他与天在一起就是天,他与地在一起就是地,他与人在一起,就是人。与神仙在一起,就是神仙,与动物在一起,就是动物,与鬼怪在一起,就是鬼怪,但其实,他什么都不是,同时也是所有的一切,他的生命,既是形而上的道,也是形而下的道之器。儒家曰:君子不器。而他则是【大器免成】——自然而然就是无可限量的大道之器,而且其象不拘,其象无形,其象无象,其象无不象。此象无以名之,假名曰道象,亦可假名曰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