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教师的建议》第59条有感
儿童的生活是由音乐、图画、游戏、故事、幻想和好奇构成的,他们的学习启蒙也不应该骤然脱离这样的环境。
把刚入学的儿童禁锢在教室里,给他传授他没有感知过的知识,他感到的更多的是无趣厌烦,所以幼儿的启蒙不在教室应在大自然在生活中,在一切生动鲜明可感知的环境里。
老师一定不能让学习有太多困难这样的印象在儿童刚入学时印到他们的脑海里,他们这时的感觉和心情深深地影响着他今后面对学习时的态度,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不只是知识上不输,在自信心上更不能输,在学习愿望上更不能输。
小孩子不要指望他能掌握多少多少知识,其实还都只是识记背诵而已,有比这样填鸭式的聪明更重要的事就是激发孩子想要学习的欲望,对未来的学习满怀憧憬。
所以,尊重孩子生理特点,不要把刚入学的孩子就长时间地束缚在教室里读书本上的死东西,不妨让他们走出去观察世界。
就是识字教学也可以这样来上,带他们观察草地、树木、河流,倾听风声、雨声、鸟鸣声,将感知的形象(听到的、看到的、闻到的五官感知的东西)以自己的理解画下来,这样的图画就是有鲜明个性特色的图画,是带上了儿童真实情感因素的图画,儿童在其中倾注了自己的热爱和思索,这时把图画对应的词写下来,儿童很快就会记住,并且会拼读,这样的拼读不是被动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是将心中的声音表现出来形成了音乐,这些笔画、这些词、这些图都成为了一首首特殊音乐的一个个音符。
儿童将所见、所想转化为直观形象,又将直观形象有感情地读出来(唱出来),这样他在无意之中就学会了这个词,并且是终生难忘的记住。
不要觉得这样的效率低,抱怨一天才记住几个词,这样的功利思想对于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创造力是有害的,对于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向往更是南辕北辙的。
路很长,但需要慢慢走,知识很多,一时也不需要教那么多,只要孩子有了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他会自己去学习更多的知识的。之所以提倡让孩子到词的源泉(思维的源泉)里去学词,就是为了让孩子在轻松地、有趣地、无意识地学习中涵养对学习的兴趣、对知识的渴望。
现在育儿阶段,给孩子买识字书,其实就是在利用直观的图画形象来教孩子识字,和带孩子到自然里旅行是一个道理,都是利用直观手段来进行教育,只是到自然里学习更多的利用的是实物的直观手段,用图画识字书来教育是运用绘画的直观手段,二者都是向词的形象的直观手段过渡的有效办法(让孩子在具体可感的形象中学习字词)。(脑力劳动是一项很复杂的劳动,这些直观手段之间既有先后的发展顺序,又有相互的依存关系,但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些直观手段都可以独立地向抽象思维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