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和理解情绪
什么是情绪?喜、怒、哀、惧,是基本的情绪。抑郁、快乐、愉悦是复合情绪。要教孩子认识情绪,表达伤心,难受,害怕或者快乐。帮助孩子理解情绪,懂得情绪没有好坏或对错,存在即合理。
情绪有积极的意义:
愤怒,可以守护自己。通常生气有四步曲:从觉知、压抑,到爆发,过后后悔。如果我们没有成长,我们就总会在这四个步骤当中循环。如果我们觉察到自己不愉快,接纳它,就能释放释然。
悲伤,是为了结束和更好的出发,接受自己会难过,并获得能量去承载,最终才能放下。然后,我们再重新出发,勇敢去面对未来,走自己的路。
害怕也是恐惧,它是我们的本能,它能守护生命。
所以每种情绪都有存在的意义,学会接纳。与情绪和睦相处,理解情绪的发生,它可以帮助我们活得更好。
从小到大,我一直不懂,每当我有情绪的时候,总会感觉到不舒服,设法去打压,不让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发生。我害怕有情绪,害怕被情绪控制。原来这样做是错误的。最好的方式是理解和接纳,识别情绪。情绪要释放出来,而不是压抑。
以后,当我有情绪的时候,识别我的情绪的种类,是什么?它在我的身体哪个部位涌动,如果我感觉到不舒服,接纳它,允许自己不舒服。同样的,面对孩子,我也要允许他们有情绪,教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不用转移和指责孩子的方式来处理情绪,不用我的情绪来压制孩子的情绪,再也不否认孩子的情绪。存在即合理!
表面看来情绪的发生在当下,是对面的人、事、物让我感觉不舒服——这是误解。事实上,情绪是A自我意识中没有被满足的需求、是B童年时不被接纳,没有排出的一股气、是C幼年时的幼儿决断,当面对我无法理解和接受的事件,我自己给自己下的决断。
这一切都早已深藏在在我内心深处,成为我生命经历的一部分。当人生中有相似的情境再出现时,触发了我当下的情绪按钮,调动了我过去不愉悦的记忆。
我们以为,现在看到、听到、感到的各种情绪(喜、努、哀、惧)是对面的人或物,在当下让我们不爽,可是,同样的一件事发生,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一样的反应呢?这说明我的反应来自于我内心对过去的事件的认知。
我们发脾气时,冤有头债有主,这个始作俑者是我们自己!我们却找错对象,对别人发火,这真的非常滑稽!对面的人是多么无辜!我们的感受随时在变,我们的情绪如果随着感受在时时变化,我们就成为情绪的奴隶!
时刻提醒自己,我生气(或愉快、伤心等),有情绪出来时,提醒自己,这是我自己的感受,我自己让自己这样的,没有人能让我生气,除了我自己。如果我决定不生气,没人能伤害我。保持时时觉察,提升自己,将生活当中每一件让我有强烈情绪反应的事件理顺,剔除太多“幼稚的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