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思维
在班级管理中,大多数班主任会无限感慨:焦头烂额,一地鸡毛。
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难点问题、琐碎事件,同学之间的恩恩怨怨,常常是按下葫芦浮起了瓢。
一些班主任喜欢用学校的规章制度,班级班规对学生说事。这本是无可厚非的,规章制度就是规范学生的行为,用来约束学生。但是一味的用规章制度来管事来说事,不会变通,就使管理变得僵化死板,达不到管理的好效果。
在班级管理中,既要做到有章可循,又要做到游刃有余,所以要具备一种“灰色思维”,灰色思维就是不要轻易的把事物极端化,综合多方面的角度去考虑,综合它的背景以及形成原因,这样才会避免自己过于果断而产生错误。 现实中的事物往往不是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现实中的人也并不是非善即恶,非敌即友的关系,因为这些也会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也会进行相互转化。如果我们单纯的采用对与错去评价事物或者人物,总会有些偏颇的。
西方人讲对错,中国人讲把握度,很多事物不是对立的,而是并存的。班主任管理中把握分寸,做到恰如其分,不偏不倚,找到处理问题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