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微信发来一信息
“我现在在参加个百讲挑战赛,你有空的话可以帮我指点下嘛”
我复:可以,才识有限不要见笑
再发来:你文采好,想你给点评下
我现在在参加个百讲挑战赛,你有空的话可以帮我指点下嘛
我复:就以上问题,本人反问一二
一,是否个人意愿参赛?
二,想取得何成绩?
三,对个人与其余选手有否一定的认识,能否技胜他人?
四,比赛的内容,形式,取胜关键在何?
五,请问我能指点您什么?
再有:果然是大师级别啊。你啥时候有空约个地方,我和你分享下我的挑战内容。
脑中记得孟子云:人之忌,在好为人师。人的忌讳,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
东拉西扯,天南地北,一笑置之。
学圣贤之道,学君子之行,稍有所得,很容易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见解是绝对正确的,自己是最博学的。这时候就喜欢到处炫耀,到处去教训别人,自己则以老师自居。
孟子的本意并不是说“为人师”不好,而其中关键在一个“好”字。“好”字体现的是自我炫耀,自满自足,固步自封,不思上进。这种“好为人师”为的不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单单为的是贪图训斥他人、受人尊敬的虚荣而已。
学无止境,任何一个人永远无法达到无所不知的程度。所以,我们一定要切忌:不要动辄就以老师或专家的身份去教训别人,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博学和威严。
好为人师可能是人的一种本性。每个人都愿意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的了不起,显得比别人强,从而获得自己的虚荣与满足。而好为人师,喜欢教育别人,指导别人,在自觉与不自觉之中已经包含了我比你强的自以为是。
「好为人师」这是大毛病,处处以老师身份出现,这姿态很高。有没有能力做别人老师?先要想一想,我起心动念,能不能给大众做榜样?社会大众都起我这个念头,这社会怎么样?得先问问自己。第一个是德行,第二个慈悲。
喜欢教导别人的人,往往自以为是,自以为有学问,自以为正确,一副高高在上的气魄。“自信方能自强”,不错!人必须有自信,但过分自信就会成了自大,而忘记了学习,忘记了谨慎,忘记了奋斗。
《涅盘经》云:“常为心师,不为师心。”人的毛病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这句话反过来说就是,没有人喜欢被别人说教。“好为人师”的人,让人不舒服的地方往往在于,不懂装懂,反复地说教,或者是习惯于将自己的看法观点强加于人。“好为人师”的人,意在求荣,实际上结果往往是取辱;意在显示聪明,实际上却是愚蠢,所以孟子才说它是“人之患”。此中智慧,值得深思。
阳明先生说:人生大病,在于一“傲”字。好为人师者,向来自傲。他们自视过高,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也不会懂得敬畏他人。总会带着批评的眼光看待一切,鼓吹自己的知识和见解。好为人师者,不懂自谦。真正的大师,却从来都是谦逊的。他们能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耐心听取他人的意见,不以自我为中心,不妄自菲薄,也不敝帚自珍。
细细体会,我们会发现其实每个人都会带有一些自恋在自己的人格里面,所以,当我们碰到那些真正自恋型人格的人时,我们以坦然的态度面对最好,切莫较真,因为跟自恋型人格的人较真,你只会等于给自己下了一个套,让自己陷入长久辩论的泥潭里。
中国几千年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谋生,是教我们做一个人,职业技术则是另外学的。而且教育从胎教开始,家教最重要,然后才是跟先生老师学习。人格教育、学问修养是贯穿一生的。所以,社会除了政治力量、财富力量以外,还要有独立不倚、卓尔不群的人格品格修养,作为社会的中流砥柱。
妃子笑于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