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
同学们,本学期我们一起学习了七年级下册课本中五篇文言文。在学习中我们不仅领悟了中华语言的凝练,更是从中悟到了人生的真理。在这五篇文章中,两篇以人物描写为主的文章更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两篇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孙权劝学》《卖油翁》温故而知新。
二、课前预习
首先,让我们进入课前检测环节。
1.文学常识我判断
(1)《资治通鉴》是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正确 )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的“经”指《易》《书》《诗》《礼》《春秋》(正确)
(3)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如《孙权劝学》中的“卿”“孤”“大兄”分别是爱称、敬称、自称。(错误)
(4)《卖油翁》选自归田录,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中唐代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易安居士,谥号文忠。“高手在民间”,卖油翁用倒油的绝活使恃才傲物的陈尧咨心悦诚服。(错误)
(5)“卿”是古代君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错误)
2.重点实词我接龙
(1)卿今当涂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猎:
(5)卿今者才略:
(6)非复吴下阿蒙:
(7)即更刮目相待:
(8)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汝亦知射乎 射箭
2.但手熟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3.但微颔之 只 点头
4.以我酌油知之 凭,靠
5.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于是,就 在
6.徐以杓酌油沥之 慢慢地 同“勺”
7.尔安敢轻吾射 怎么 轻视
8.释担而立 放下
9. 自矜 自夸
10. 忿然气愤的样子
11. 笑而遣之 打发
3.文言现象我梳理(思维导图展示)
4.重点翻译我会说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6.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2.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4.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5.无他,但手熟尔。
6.以我酌油知之。
7.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二、概述两个故事
过渡:经过检测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比较到位,具体实际内容一定要做到细致、准确,培养思维的严谨性。
这两篇文章均属于短小精悍,意蕴深切的文章,那么两文讲述了什么故事,表现了什么道理,接下来请同学们以下句式回顾文章内容。
《孙权劝学》通过( 孙权劝学 )( 吕蒙就学 )( 鲁肃赞学 )表现了孙权( )吕蒙( ),告诉我们( 学习促使人进步 )的道理。
《卖油翁》通过略写(陈尧咨射箭)详写(卖油翁酌油)两件事,形象说明了( )的道理。
三、梳理两个经过
通过概括两篇文章的内容,我们可以明了两篇文章在对待学习方面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表明“说服”的力量。孙权说服了吕蒙专于读书学习,卖油翁以自身高超的酌油技术令骄傲自满的陈尧咨心服口服。那么,两人又是如何以理服人,以技服人呢?接下来,我们通过思维导图共同梳理他们说服别人的经过。
《孙权劝学》
孙权指出学习必要性: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现身说法:
孙权现身说法:
陈尧咨——善射——自矜
卖油翁——倪之——微颔
四、聚焦人物描写
两篇文章不仅在在叙事上逻辑严密、步步分明,在写人方面也独具特色。接下来请同学们聚焦两篇文章中主要人物——吕蒙和卖油翁的人物形象,思考两文在塑造人物方面有何异同点?
吕蒙:好学上进、
小组合作讨论两篇文章在塑造人物方面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吕蒙和卖油翁)
共同点:1.两篇文章都运用了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对比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2.两位主人公都发生了大的变化。吕蒙对待学习读书这件事,由不学变得愿意学;陈康肃公对卖油翁的态度由不屑变得臣服。
《孙权劝学》:
“大惊”——神态描写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语言描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语言描写
《卖油翁》:
睨之——神态描写——自信
释担而立,但微颔之、徐以勺酌油——动作描写——技艺高超
无他,但手熟尔、无他,惟手熟尔——语言描写——从容镇定、谦虚
不同点:1.《孙权劝学》主要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孙权的惊叹表现吕蒙学识的进步。
大惊——神态描写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语言描写
《卖油翁》主要运用正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卖油翁的技艺高超、不卑不亢、沉着镇静。
睨之——神态描写——自信
释担而立,但微颔之、徐以勺酌油——动作描写——技艺高超
无他,但手熟尔、无他,惟手熟尔——从容镇定、谦虚
总结:细致的分析是我们深入文本、领悟文章精妙之处的必要步骤。那么经过品读,我们从孙权、吕蒙、卖油翁、陈尧咨这些人物身上可以获取哪些人生启示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收获。
五、
句式:
从
吕蒙听从孙权建议,专于学习,变取得进步,我懂得了人只要肯学习就会大有长进;读书使人进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听得进别人正确的建议,虚心接受别人的劝告。
五、品悟出文中道理
六、对比阅读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钱氏①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②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③,六幕④相联如胠箧⑤。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沈括《梵天寺木塔》)
【注释】①钱氏:指五代时吴越国君钱氏。后文的钱帅,是他的后嗣。②喻皓:五代末、北宋初著名建筑工匠。③弥束: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约束。④六幕:指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面。⑤胠箧(qū qiè):打开的箱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但微颔之( )
②笑而遣之( )
③乃以瓦布之( )
④人履其板( )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公亦以此自矜 乃以瓦布之
B.但微颔之 但逐层布板讫
C.尔安敢轻吾射! 上轻,故如此
D.匠师如其言 六幕相联如
3.两文刻画人物的方法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康肃公与喻皓两个人物形象进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