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不发脾气的老师

      在昨天的课上,我问孩子:“在你看来老师像什么?可以是一种动物,一种物体也可以是另一种职业。”好多孩子坐在位置上便脱口而出:“老师像母亲。”

      老师像母亲。这或许是孩子们内心的呼唤,他们希望在学校遇到像妈妈一样的老师,像妈妈一样的老师有足够的安全感。

      小时候,和妈妈待在一起的时光是最美好的。不会走路时,妈妈会抱。在妈妈的怀抱里可以看到大大的世界。不会说话时,妈妈会懂。妈妈猜得到孩子的各种肢体语言,听得懂孩子特有的“外国语”,在妈妈的翻译下,孩子与这个世界的沟通畅通无阻。长大些,十万个为什么都去问妈妈,妈妈会不厌其烦地回答孩子提出的一个又一个奇奇怪怪的问题,还会表扬“我的孩子真会思考,这个问题问得好。”在妈妈身边,孩子快快乐乐、无忧无虑地成长,妈妈把最好的一切都给了孩子。

      入园的年龄到了,孩子在幼儿园门口与妈妈歇斯底里地分离场景预示着接下来他得与另一位妈妈——像妈妈一样的老师,待着的时间变长,变多。

    孩子需要碰到一个像妈妈一样的老师。每天,她在校园里,和同学、老师们在一起,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大家在一起,而不是和妈妈在一起。每一天,总会遇到一些事:鞋带散了不会系,作业本子忘记了怎么办,很同学闹矛盾了要个评理的人,身体难受了需要关心一下,作业不会做、做不完没有时间玩着急……每个孩子的能力都是不一样的,他遇到的问题也是不一样的。这个时候,多么希望出现一个能够理解他,帮助他的人,哪怕是一个微笑或者一句问候也会是甜甜美美的。

    可是,有时候老师真的也做不到像妈妈那样。因为老师每天面对的不是一个孩子,不是一种状况。在学校里,老师除了和孩子打交道外,还要和大人打交道,还有各种琐事要处理……所以,当事情一桩又一桩地叠起来,需要一件又一件地去做好时,人会到达奔溃边缘,情绪会不稳定,这时候会厌烦,会懈怠。声音大,孩子会觉得老师生气了;不耐烦,孩子会觉得老师好凶;老师像母亲的形象崩塌了。

      任何一种职业,若想做好,都得负重前行。既然孩子的期许是“老师像母亲”,那么无论你是小学老师,还是高中老师;你是任课老师还是班主任;请尽情发挥你的母性,戴上光环与孩子赴会,先努力做到不发脾气的老师。

      这样想着,我脑子里闪现一句话“先做个不发脾气的老师”。今天,我努力做到了。我的生气多半来自着急,生气孩子浪费时间偷着玩,担心他们完不成作业,讨厌我滔滔不绝讲他啥都没有听进去。

      怎么做到不生气?先把声音放低,让自己的心要平静下来。声音轻了,语速自然会降下来。我是个急性子,语速与同龄人交流都是连珠炮,孩子跟不上我的节奏是再正常不过了。跟不上就会存在差距,差距一来就着急,多个着急就生气,生气就会提高分贝,然后孩子会说:“凶,好凶。”我想想,这真是一个死胡同。

        今天,孩子A又迟到了,我这边忙得不可开交,那边还得担心他,真恨自己没有分身乏术。然而,劝自己:“站起来,去看看,只有几分钟,就当自己放松,不耽误不耽误。”孩子B从书包里拿本书出来,打开作业本,拿起笔需要五分钟,拼命呼叫,他听你但依旧“慢条斯理”,我真想帮他拿,可我忍住。孩子C交上来的作业,五个词语错三个,对着课文抄都是错,我真怀疑她有没有手脑合一。气压低了嗓子,屏住了那股生气说:“拿上语文过来……”

      下午发生那一幕幕真让我抓狂,但是现在一一例举下来,突然觉着这些事值得大呼小叫,生气跺脚吗?庆幸下午做了回不发脾气的老师。

        修炼从此刻开始,让我把声音降低,把情绪放平和,争取先做一个不发脾气的老师,待到某一天做一个不会发脾气的老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