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言风语1276:基于“全区同备一节课”的区级集体备课实施策略 “全区同备一节课”我们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全区同备一节课,二是全区同上一节课,第三个阶段,是教师的复盘,即上好一节课。 区级集体备课是“全区同备一节课”的保证。区级集体备课以单元整体备课驱动人人参与,形成课堂教学共同价值观,更新区域内备课的思维方式,从而改进课堂教学,让多数人上好多数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同时提供基于任务驱动的集体备课范例,形成区级教研范式。 一、区级集体备课与校级校本教研的区别 1.混搭参与:构建差异型的学习共同体 区级集体备课目的是“成人”,可以盘活区域内的优质资源,让骨干教师、成熟期教师和青年教师“混搭”,构成差异化的“共同体”资源,促进教师成长。活动中不同层次的教师分工明确,骨干教师对团队备课的组织及效果负责,参与其中的青年教师和成熟期教师在活动中随着任务的细分,实现有效互动。 2.备课视角:专家引领,理念更新 一线教师日常工作时间长、内容烦琐,工作负担使教师很难有充沛的精力投入教研和课堂教学改进。从区域层面宏观引领教师紧跟课改热点的备课视角,能有效平衡“脚踏实地”与“仰望星空”。具体来说,可由名优教师或专家带领一线教师深入解读教材和政策,寻找更合理的教学路径,手把手地指导备课,帮助教师将先进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 3.活动驱动:效果可测的活动设计 实施可评价的活动设计。如何评价集体备课活动的有效性?目前一些学校对教研活动的评价仍停留在感性层面,基于主观感受,对标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检测。实际上,集体备课活动应设定明确目标,既然集体备课的初衷是促进合作与交流,那么就应以团队为单位展示备课成果(教材分析+关键课的模拟上课)。为防止集体备课成为骨干教师的“独角戏”,可采用现场抽签选择发言人,以确保“人人过关”。 二、区级集体备课的组织策略 1.实施路径:任务驱动,人人参与,效果检测 (1) “人人参与”是区域集体备课的活动目标,只有参与才能有收获,而收获的多少与参与的深度成正比。“任务驱动”和“效果检测”是促进备课组成员深度参与的手段。 (2) 一课三上:区域集体备课的实施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小组备课。是任务发布后的分组阶段,包括“发布任务—报名组队—独立备课—分组研讨—分工完成任务—再次分组研讨”六个部分。教研员确定主题,指定市区名师、学科带头人等骨干教师作为团队领跑者,激发教师成长动能。 第二阶段团队磨课。初步确定教学设计方案(集体备课成果)后,由教师A模拟上课,若过关则由组内其余教师分别模拟上课进行检验,最后落实于课堂实践;若教师A模拟课效果未达到过关标准,则由导师模拟上课进行改进,再由组内讨论形成新的教学设计方案,进入新一轮模拟课检验过程。 第三阶段“现场改课”,也是最后一个阶段,就是课堂实践,即”全区同上一节课”,也就是进入以课为本的现场改课环节。 2.内容选择:关注热点,经历过程,更新观念 区级集体备课承载着向教师传递教改前沿理念的任务,聚焦单元整体教学视角下的关键课研究。如今我们之所以将“单元整体”作为备课视角,是因为意识到知识与知识之间是高度关联的一个整体,在教学中要有结构地教、有关联地学,那么教师必然要将知识点之间的生长脉络和发展过程进行梳理。 例如在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的乘除法”教学中,经常有教师反映:分别对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进行单元测验时,学生的成绩都很好,但是一到综合运用,就问题百出。这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类问题,因此我们在区域集体备课中,重点强调要进行单元整合教学,通过抓关系句分析,把知识应用和解决问题整合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从机械套用模式向基于理解的学习转变,有效解决了学生无法迁移运用知识的问题。 3.人员构成:骨干牵头,青蓝组合,专家把关 集体备需要解决的是“萝卜炖萝卜,最终还是萝卜”,尤其是农村学校,相比城市学校而言,名优教师资源匮乏,交流容易陷入同质化。有些薄弱学校、农村学校或者小规模学校,师资结构短板,无法实现专业交流。 区域层面的集体备课应盘活区内优质教师的资源,合理分配教研力量,真正服务于教师的成长。故而人员分组上要整合区域师资,重新按照“1+a+b”的方式统筹分组,实现“骨干引领、分层成长”。 “1”是指1个负责人,通常为骨干教师、名优教师,同时也是领跑团队成员; “a”为青年教师,通常为入职5年内的新教师; “b”为成熟期的教师。备课过程中要以强带弱、以老带新,各成员要基于平等沟通产生思想碰撞,从而实现经验的传承和理念的更新。 成立学科教研共同体的专家团队,专家的督导是集体备课质量保证。教研员作为学科教研的带头人和教学改革的领路人,应充分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参与并指导集体备课,完善反馈指导机制,营造踊跃交流、互学互鉴的备课氛围。要调度区域内的优秀教师,发挥骨干作业。 4.参与机制:人人是主角,人人都向好 集中研讨磨课是区域集体备课最重要的环节。区域层面的集体备课,前期主要是分组备课先以单元为单位组建备课共同体,先进行小组备课。区级集体备课主要是“全区同上一节课”,即集中反馈环节,所有团队要集中在一起,展示备课成果。 人人是主角。”全区同上一节课” 展示现场的主讲人由随机抽签决定,让“人人都有可能成为主角,人人都有向好之心”。这种“不确定”增强了备课展示活动的挑战性和趣味性,人人摩拳擦掌,每到集中反馈环节,精彩纷呈,成为备课活动的高潮。 集体备课机制的创新使教研从关注“领头羊”转变为驱赶“整个羊群”,有效激发了教师队伍的活力。 现场改课,各美其美。在全区同上一节课”重点课例展示环节,抽到签的教师登台主讲,其余教师则可以模拟上课的学生,制造各种各样的课堂冲突和学习问题,使教学过程不断生成,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控场能力,精细化打磨课堂。也可以有学生参与的“演课”。“卷入式”研课环节,原本只是课堂教学设计的论证环节,由于卷入了所有人的深度参与,现场有掌声、有欢笑、有紧张、有遗憾……总而言之,在提升集体备课实效性和专业性的同时,也要注重提升其趣味性,激发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在自我驱动下提高备课质量和效率。 5.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教研制度 一是建立校际教研共同体“双周半天无课日集体教研”制度。也就是两周一次在一个半天的时间内,例如初一语文学科几个学校的老师都不安排上课,大家聚集在一起,共同进行教研活动。活动以“读书与引领”“示范与观摩”“集备与研讨”“评课与对话”“磨课与复盘”等方式进行,逐步形成的以“课”为本的教师研修范式。 二是建立“卷入式”全员参与制度。在发挥核心学校和骨干教师引领作用的同时。其它教师也不能做旁观者,成员学校老师也要深入参与教研活动。我们试行新手教师、普通教师和专家“混搭”参与,倡导采取共同体轮值主席制度和承办校轮换制度。在活动现场,我们采取“自荐+推荐+抽签”的方式,开展现场改课。同时在集体备课过程中,“过来人”是重要的资源。“过来人”指的就是刚刚教过相应年级的教师,他们对这一年级的教材和学生情况记忆犹新,积淀了丰富的经验,也有来不及弥补的遗憾,经验可以稍加改造甚至直接移植,遗憾之处可以成为大家聚焦思考和讨论的重点,从而提高备课的效率。换句话说,每个年级组的备课都是在“过来人”经验基础上的生长,而不是零起点。 三是建立了监督和评价机制,保障措施有利。具体地说是在“融”、“实”、“提”、“联”字上下功夫。做好“融”合文章,全区大教研,全区同备一节课将持续推进,并将本活动融合在日常教学的始终,与日常的教育教学教研结合起来,成为学校教学管理和区域教学研究的常态性的工作。例如道德与法治学科与大中小思政教育相结合,开创了区域思政教育教学新局面,得到市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实”,我们将把深度教研作为工作的重点,做实“双周半天无课日教研”活动,通过备课质量的提升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来扎实落实“双减”工作,为全区师生提供一份精美的营养“大餐”。“提”。开展教师素养提升“三大工程”(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骨干教师领雁工程、青年教师青蓝工程),开展青年教师“三阶七训”教师基本功素养培训与竞赛,开展教研骨干“235能力提升工程”(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教学管理能力和研究能力“两力”提升,教育干部管理能力、教学执行力和教研能力“三力”提升,教研员研究能力、引领能力、培训能力、推广能力、创新能力“五力”提升)。“联”。优化教学视导方式,开展“订单式”、“常规+”教学视导新模式。将全区性教学研究与校本教研、网络云端智慧教研等新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开放、层级、立体教研体系,打造上下联动、纵向统筹、横向联合、内外协同的教研新生态。 备课是教师最普通也最重要的工作,高质量的课堂离不开高质量的备课。区域集体备课不仅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和建设区域教研共同体的关键,更是提升教师素养、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内容来自网络)
2023-02-1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